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命的留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9:51 法制日报

  ———追记牺牲在调解矛盾纠纷现场的人民调解员曹发贵

  本报记者 李光明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有这样一位人民调解员人们却不会忘记,他的理想,他的人格,他的质朴,使得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他就是安徽省和县黄坝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曹发贵。他15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两千余起,一件件纠纷化干戈为玉帛,多少濒临离散的家庭得以破镜重圆。

  他视调解为生活工作支柱,但却令人痛惜地倒在他心爱的调解工作的现场,惨死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凶器之下。

  76岁老人执意扛着花圈步行三华里为曹发贵送行。他说:“曹发贵一生为我们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就让我为他扛一回花圈,算是替他做一件事吧!”

  五月本是抢收抢种的农忙时节。5月21日天气晴朗,但在安徽省和县黄坝村十里八村的田间地头,却看不见一个村民。

  这一天,是该村人民调解员曹发贵要“走”的日子。和县要为曹发贵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黄坝村的老百姓都自发地放下农活,赶到曹发贵家为他送行。

  村民们要跟着灵车“护送”曹发贵到和县县城的殡仪馆。和县及乌江镇政府紧急组织15辆大巴装载村民,加上其他各种车辆,有70辆送葬车,仍然满足不了。

  村民们往送葬车上挤,都想最后送送曹发贵。送葬队伍计划早上6点出发,直到9点多钟才得以起程。没有挤上车的村民跟着送葬车追了很长的路。沿路的村民燃放着鞭炮,一些村民在长长的送葬队伍经过的路边,肃然默立,泪流不止……

  泪水和悲伤一路传递着。村民们用最质朴、最真诚的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人民调解员曹发贵炽热的真情。

  真爱无声,有情为证。曹发贵把一生的爱献给了村民,得到的是村民汇集成渊的感情。

  曹发贵死在调解矛盾纠纷的现场,不在自己的家里。按照当地风俗,他的遗体需在家“住”上七天。

  这是令当地村民心碎的七天。黄坝村有34个村民小组,750多户人家。尽管是农忙时分,每天前往曹发贵家吊唁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更有300多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打工的村民,返回村里吊唁。许多村民白天忙完农活,晚上便赶去为曹发贵守灵,每天守灵的村民多达300人。直到现在,在曹发贵骨灰安放的村安息堂,每天仍然有人去看他,与他说话。

  黄坝村黄戴村民组村民卜广道说,这样的大礼,在农村就是自己的父亲去世了,也不过如此。

  在曹发贵的送葬队伍中,有一位76岁的老人执意要扛着花圈步行三华里为曹发贵送行。这位老人叫王东祥。他说:“曹发贵一生为我们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就让我为他扛一回花圈,算是替他做一件事吧!”

  曹发贵自1989年起担任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15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二千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三十多起,黄坝村十多年来无上访事件。

  一次次成功的调解加深了曹发贵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诠释出人民调解员这朵“东方之花”动人的内涵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曹发贵的15本日记本,有的已经发黄了。它们记录着曹发贵平凡而又令人敬佩的人生。在这些日记中,有的事情就是一句话,诸如“鲁一组戴启平花菜田放水和黎伏标发生纠纷”。这简单的一句话,浓缩了他调解的艰辛,记录了他灿烂的生命历程。

  这十几本日记是曹发贵最朴实的生命留言。

  今年5月8日,村民杨福中夫妇闹起了矛盾,双方打得头破血流,闹得不可开交。从5月8日到13日,曹发贵连续六天早出晚归,上门做杨福中夫妇的工作,从社会讲到家庭,从两人的感情讲到夫妻责任,苦口婆心,终于使他们重归于好。杨福中说,曹发贵不仅让我们夫妇和好,而且他的一席话,也让我们俩更加懂得如何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睦。

  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一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曹发贵这里,他提高了这条标准,曹发贵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去年9月,仲云村民组村民赵新民、金文良为堆放砖发生矛盾,互相揪打起来。赵新民被金文良踢伤肋骨住进了医院。随后赵新民的儿子纠集了几十个亲友找金文良“算账”,金文良也纠集了数十人,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正当械斗一触即发的紧急时刻,曹发贵赶到了,喝止住双方的殴斗行为。紧接着,他认真询问矛盾发生的经过并进行调解,说服金文良赔偿了赵新民的医药费、营养费,及时制止了一起“民转刑”群体性械斗的发生。

  赵新民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当时我的火气也不晓得怎么那么大,事后想想,要不是曹发贵,肯定会出大事,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村民李宗林说,曹发贵调解矛盾耐心仔细,直到调解得双方满意为止。

  2000年夏,妇女杨萍的丈夫因她生了女孩,与其发生争吵,并将杨萍当众打了一顿,杨萍感到没有颜面,回家后便服毒自杀。当晚,杨萍的两个弟弟带着娘家人来兴师问罪,并砸烂家具、摔碎锅碗,还上屋揭瓦。这样的闹丧事件在农村极易演变成严重的流血事件。曹发贵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他劝说杨萍的两个弟弟,杨萍这么年轻,死了确实很可惜。但人死不能复生,再闹也不能让她活过来,而你们砸东西、拆房子却是违法的……经过曹发贵的耐心调解,陈明利害,制止了杨萍弟弟等人的过激行为。随后,他又帮助料理丧事,进一步做双方工作,最终双方都听从了曹发贵的意见,化解了心头原本难解的疙瘩。

  村民们说,曹发贵做调解工作,对待长辈有长辈的语言,对待平辈有平辈的方法,而且他还善于用行动去感化矛盾双方。

  在黄坝村,有件事一直被村民传诵———没有曹发贵,就没有李大春今天的幸福家庭。十年前,村民李大春的妻子韩梅生了个女孩。重男轻女的思想使李大春经常和妻子闹矛盾。一气之下,韩梅扔下了才四五个月的女儿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七个多月。曹发贵知情后多次开导李大春,一定要找回韩梅。李大春有心想找回妻子,可不知她在哪。了解到李大春的难处后,曹发贵就三天两头找韩梅父亲说情,终于做通了老人的工作,老人便把韩梅在北京的地址交给了曹发贵。

  可李大春还是一脸的难处,他既担心自己从没出过远门,又担心夫妻之间长时间的误会不能化解,曹发贵决定亲自陪李大春去趟北京。在北京,他们好不容易找到韩梅打工的裁缝店。可开始几天,韩梅一直都在回避。为做通韩梅的思想工作,曹发贵白天呆在裁缝店,找机会与她拉家常,说道理。夜晚就和李大春一起睡在店铺的地上。劝说、疏导、动情、喻理,曹发贵的真情终于感动了韩梅,使她回心转意,随同他们一起回家。一提到这事,李大春就泣不成声。他哭着说:“这么好的人,做了那么多的好事,竟在做好事的时候被杀害,真让人痛惜啊!”

  乌江镇镇党委书记李长发说,曹发贵死于大恶,同样也是死于大善。在致曹发贵死亡的这场调解中,凶手方汝龙是有名的无赖,曹发贵也有所闻,但他还是替村主任朱武凤去调解此纠纷。村民们说,方汝龙所在的孙黄村民组刚并入黄坝村不久,像方汝龙这样的人,黄坝村原来也有几位,都被曹发贵感化了。此次,曹发贵本想用他的善良和耐心感化方汝龙,没想到却被凶残的方汝龙夺去了生命。

  对于曹发贵突遭袭击致死,倒在他所热爱的人民调解这道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当地村民怎么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张户村民组的村民李宗树伤心地说:“要是每个人减去五年、十年寿命,能换回曹主任的命,我们也心甘情愿。”

  小店主看到曹发贵走过来,便对买酒的单身老汉说,曹主任会帮你付钱的。不出所料,曹发贵从兜里掏出仅带的21元钱付给店主,并叮嘱说:“剩余的钱再捎点东西带上。”

  从人民调解员的角度,曹发贵是维护基层稳定这“第一道防线”上的卫士;从支部书记的角度,他又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曹发贵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村里只有发展了经济,人心才安,村里才稳。他认为,农村很多矛盾的产生源于贫穷。

  十年前,黄坝村是一个负债3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的贫困村,在曹发贵的带领下,现在的黄坝村在乌江镇18个行政村中,是惟一一个没有负债且有盈余的富裕村。

  曹发贵在村里推出了“高岗搞苗圃,低洼开鱼塘,良田种蔬菜”的产业结构模式,并很快取得成效。他把村里的低洼田和荒滩荒水连片开发成1100多亩的水面搞养殖,把山岗地和村民的薄田地办成苗圃场,不但解决了村民的税费,而且使村里经济收入保持了稳定。

  黄坝村支部副书记朱武和说,村里经济改善了,但曹发贵没有把一分一厘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修路致富,他苦干了三年,把全村的路连成了“网”,建成了“五纵三横”全长二十多公里的砂石路。鲁东村民组的柯茂友说,有了路,不论天阴下雨,村里的农副产品出村都不受影响。农副产品早上市几天,价格就要翻上几番。

  曹发贵担任村支部书记十年来,村里的招待费一直为零。黄坝村的零招待制度如今已作为经验在乌江镇推广。镇长李达志说,一个村这么多年来没因村级财务发生上访举报是极为少见的。曹发贵用自己的言行求证了一个道理:人心换人心,党心换民心。

  曹发贵每年有4000余元的村干部补助,但他能交回家的不足2000元,其余的钱全部用来救济村里的困难户、特困户和五保户。

  在黄坝村有这样一个妇孺皆知的事。一次,村里63岁的单身老汉李耀武到村民孙之平的小店准备买瓶酒。店主看到曹发贵走过来,便对买酒的李老汉说,曹发贵会帮你付钱的。说话时,已到小店门口的曹发贵见到李老汉买酒,就对孙之平说:“酒钱我付,再带点别的东西。”说着,就掏出兜里仅带的21元钱。

  曹发贵的大女儿曹玲玲说:“爸爸经常对我们说,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爸爸想做这样的人。”

  曹发贵的死令人痛惜。他付出的爱民之心和村民们对他的浓浓眷恋之情,同样感天动地。

  在广州开设专业理发店的曹义武专程从广州开车回来为曹发贵送行。他说,我们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曹书记经常去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每年春节曹书记都要挨村挨户走一遍,看望回家过年的我们。“他这次突然走了,我不回来看上一眼,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

  马庄村民组村民张兴和说,他家挨着村委会住,每当走过村委会,就想起曹发贵,他都想哭上几声。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曹发贵,一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用他的真诚与热血,滋润出被誉为“东方之花”的人民调解工作绚丽的花环,树立了人民调解员这条默默战线上不朽的丰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