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南:立法能否破除民企发展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10:3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了解,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海南经济特区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从立法的角度,解决私营个体经济在市场准入、经营环境、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问题。

  辉煌背后有阴影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近年来,海南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在文昌、琼海等民营经济发达市县,民营经济已占当地GDP的70%~80%。据工商部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海南省私营企业已达26161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30772户,注册资金共计740余亿元,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13817人和260483人,全省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投身其中。

  去年海南省共有42家私营企业实现了出口创汇,出口创汇总额超过了1亿元。一大批过去必须通过本省及广东等地外贸企业实现出口的生产企业,如今也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获得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海南省个私协会秘书长林书安告诉记者,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尽管海南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显得较慢。1996年到2003年8年间,海南个体私营经济年均递增数仅为6.2%。另国家统计局海南省企业调查队对全省79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公有制小企业问卷调查,亏损面高达60.8%。其中,高达58%的企业采用“家庭式”组织管理形式,32%的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仅有9%的企业采用“公司制”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三大问题拖后腿

  据了解,有三大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对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尚不足。十年多来,虽然海南一直在强调消除所有制歧视,但是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从一些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还认识不足,因此从政策法规到社会舆论上,未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和效应。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往往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有利争着管,无利没人管。”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交叉,责任不清,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不够,调控不力,“三乱”现象比较严重。据海南省个私协会调查,民营企业缴纳税费少则十几种,多则三四十种,某私营企业仅一个月内向有关部门缴纳的各种费款就高达7600元。

  三是贷款难。据统计,2003年海南省四大国有银行对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的比例为0.27%。而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时,除应具有备国有企业的贷款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担保或财产抵押作为附加条件。据称,有一家效益相当不错的民营企业向某银行贷了10万元,条件是先扣下1万元作为第一年利息,此外还需缴纳各种费用将近1万元,如此一来剩下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出台《条例》除障碍

  对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条例》,人们都寄予了厚望。据了解,《条例》放开了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规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登记注册时,对于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行业和项目,可以不限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条例》还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采取资金支持、创业扶持等促进措施时,应当公开、透明,平等地对待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中小企业。

  在保护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财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方面,《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擅自设定收费项目;禁止妨碍经营活动的检查和严格控制重复检查;禁止执法检查中的非法扣押、封存等违法行为等。

  在鼓励、扶持措施方面,《条例》规定放宽私营企业集团的设立条件;对私营个体经济的投资者、经营者实行落户优惠;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提供担保。《条例》还规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私营企业经原发证机关同意可以每两年办理一次年检,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发、培育名牌产品,创立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还将获得奖励。此外,失业人员开办的私营企业,当年招收失业人员或者安置残疾人员达到有关规定比例的私营企业,高新技术私营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开办的私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及其他优惠待遇。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