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镇孩子享受同等教育 ——浦东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见闻(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12:44 新民晚报 | |||||||||||||||||
教育落差 说起原先城区、郊区学校“分灶吃饭”带来的落差,一些乡镇学校的校长最有体会。 浦东1993年建区之后的十余年间,全区中小幼学生数占全市比例从1/9上升至1/7。这其中,86所镇管学校的学生数、教职工数以及资产又分别占了总量的1/5左右。这些镇管学校过去主要依靠镇里的财政拨款,因为各个镇“贫富不均”,对教育的投入也就各不相同。 与此同时,自1993年建立新区政府以来,对区直管学校的投入逐年加大,由此城区和郊区学校在校容、设施、设备等硬件上的距离逐步拉大。500多平方公里的浦东,形成了黄浦江沿岸地区、内外环线之间和外环线以外地区间,明显的教育落差“梯度”。 因为条件较差,待遇偏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留不住老师。即使在郊区范围内进行教师交流,也因为需要“跨镇调剂”而难度颇大。依据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的若干指标,当时有大约2/3的镇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区平均水平以下。 应该说,在新区建政初期,由于地域广、区级财力尚不充裕,对郊区基础教育实行“分灶吃饭”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调动了镇政府办基础教育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当时“僧多粥少”的困难。但如今,浦东家底厚了,城乡教育落差已成为制约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百姓的呼声也日渐响起来:“郊区的孩子理应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 一碗水端平 去年9月1日起,原浦东郊区镇管的86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并轨”为浦东新区直管,由区财政统一拨款,郊区学校开始享受“城市户口”学校的同等待遇。 其实在此之前,新区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每年从区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金额补贴镇管学校,并建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郊区教育发展专项基金,试图逐步缩小差距。而今,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今年9月1日,我们就要搬进新校舍了!”当了4年江镇中学校长的凌国强说,要问“并轨”带来的变化,相距500米左右的新老校舍对比最直观。原先,位于新区东南角的学校占地面积只有20亩,全校56个班级、2600多名学生挤满了教学楼。今年3月,镇政府拿出土地,区政府拨出近2亿元改造资金,为师生们盖起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不仅如此,浦东的经费也多了。目前,浦东全区中学生人均经费752元,小学640元,郊区学校的学生同等享受这一待遇。据说,今后新区还将不断增加财政投入,明年努力达到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初中1200元、小学1100元的标准。 感受到变化的又岂止凌校长一个,张江中学、高行中学等几所郊区中学也将和江镇中学一样,以崭新的校容迎来新学期。包括郊区初中在内的17所初中到明年将全部换新颜。这背后,是新区把去年下半年教育经费增量中的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并轨”后的郊区学校设施改造,今年新区财政为此增加了近7000万元投入…… 优质软件 原先一直在陆家嘴地区的小学当校长的卫方,如今已在高桥镇小学走马上任3个多月。短短3个多月,给这位年轻的女校长的触动很大:“过去和郊区学校交流不很多,没想到城郊差距会那么大!” 卫方所说的“差距”,更多的是指软件。相比投资3000万元重建的荷兰式建筑风格的新校舍,真正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郊区的孩子们来说更为重要,但这,却不像打造硬件那般容易。改变教师观念、提升师资水平是关键。全校30多岁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只有相当于高中的学历,而在城区学校,年轻教师80%以上都有大专以上学历。 趁着学校后勤社会化分流和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的机会,卫方打破了学校的“平静”:一个不适应教学的语文老师被“降”为打字员;70多个教师中有部分人只拿到了1年的聘用合同……震动巨大,老师们真切地认识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卫方说,郊区的老师其实也想做好,但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等客观条件制约了他们。为此卫方特地请来上师大教育专家在高桥开办专升本教学点,还常常邀专家为老师们充电。 和卫方一样,在今年一季度新一轮校(园)长聘任中,其他15名城区学校的书记、校长也被选派到郊区学校。 他们带来的办学新理念、教学新方法,让郊区的师生们眼前一亮。还有22名城区优秀教师流动到了郊区学校。 为了吸引更多的好校长好老师到郊区支教,目前新区教师职称评聘已向郊区倾斜,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郊区中学或初中阶段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今年秋季起,还将对到郊区农村学校支教的优秀教师按月发放岗位津贴。与此同时,郊区教师待遇的同步提高也将更好地留住人。 网上教研 要让所有的城区好校长好老师都去“实地支教”毕竟不现实,受去年非典时期启用电话会议系统的启发,浦东教育管理部门开发出了自己的“新式武器”——教育远程教室系统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这“两张网”,郊区学校的孩子们不用长途跋涉,也能看到、听到城区名师的精彩讲课。网上教学和交流,也让城区和郊区的老师们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互动对话。 新区教研室副主任史久甫介绍说,过去郊区老师参加教研活动,来回路上就要花好几个小时,而且因为场地有限,一般一个学校只能选派一两名代表。去年底,新区投入400多万元为郊区中学新配900多台计算机,又投入900万为60所郊区中小学各配备一套远程教育专用教室,同时在城区8所学校建起了主播教室。只要城区的主播室里开课,郊区学校的师生们都可以通过实时转播来听讲,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点评、互动交流。 浦东60所郊区中小学负责人手里,都有一张远程教室的课程表,上课时间、科目、内容、执教老师等一目了然,有直播也有录播,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资料保存起来反复温习。自今年年初试播以来,远程教室开讲了73节课,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郊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结对互帮 从黄浦江边的陆家嘴到东海边的机场镇,一条“教育战线”绵延30公里,跨越昔日的地域划分,串起了城区郊区近百所学校。这就是新区第三教育署署长王从连的“管辖范围”。如此“远程”的管理,和远程教室的开发一样用心良苦。 新区原有18个学区,按地域和中学、小学、幼儿园不同层次划分,沿江片的学校“好上加好”,郊区的学校却难以“取长补短”。今年3月15日,新区撤销18个学区,成立了4个教育署。在设立教育署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城郊结合,一个教育署内既有城区学校,也有郊区学校,有利于城郊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交流互动,最终实现整体的均衡发展。 王从连把要做的事排了排:首先是“渗透与融合”,郊区学校的会议放到城区开,城区学校的会议放到郊区去,这样“折腾人”的方式却让人员、信息、理念真正“流动”了起来。 然后是“整合与联动”。城郊学校间的“结对互帮”以崭新的项目合作方式落到更实处,将要推出的竹园中学和施湾中学的联合办学就是一大突破——两所学校成立了“联合办学委员会”,办学理念、人员调配上实现统一,竹园中学的部分教师坐着班车到地处偏远的施湾中学任教,施湾中学的老师到竹园中学进修培训。这样的办学联合体今后将越来越多。 接下来是“分工与合作”。城郊学校联动后,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而郊区学校在合作中也有自己的优势。举例来说,郊区学校教师缺编,正好能跟一些教师超编的城区学校互补。王从连说,今后城郊学校的“交流与协调”将更频繁、更实际。 补平历史遗留的教育落差,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在浦东看到了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希望。 本版撰文鲁雁南 本版摄影楼文彪 浦东新区江镇中学新建校园内的体育场馆 浦东开发的远程教育系统正在逐渐成熟 学校素质教育成果汇演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江镇中学旧校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