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社区矫正实行一周年 让曾经的罪犯重回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08:18 新华网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也可以称为“在大墙外服刑”。到今年7月,本市试行社区矫正就满一年了。一年中,全市共有3077名矫正对象接受了社区矫正目前已有468名解除矫正。在社区里,这些曾经在社会上为害的人员不仅矫正了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也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迈出了回归社会的关键一步。

  社区矫正·现状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2609人正接收矫正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把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实行社区矫正主要针对被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和假释的五种罪犯。

  据了解,从去年本市试行社区矫正以来,目前已推行到全市18个区县,共有3077名矫正对象接受了社区矫正,其中已解除矫正468人,现有矫正对象2609人。现有矫正对象中包括管制38名、缓刑1467名,假释267名,暂予监外执行92名,剥夺政治权利745名。各区县司法所是社区矫正的主要机构。

  市司法局局长吴玉华说,社区矫正均是经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有罪并且被判处刑罚的人,他们虽然不被监禁,但身份仍然是罪犯。执行社区矫正的依据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决定。为了推动社区矫正,今年上半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司法所,每个司法所有一名司法助理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故事

  他曾是一名死刑犯

  人到中年的管宁(化名)终于有了一份工作。昨天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自己现在心态平和,头一回上班就得认真点,自己也有股子心劲。

  管宁是东城区东华门社区一名社区矫正人员,也是一名曾被判死缓的服刑人员。管宁此前有17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只因做生意赔了钱,他竟将人家骗到家里要钱,那人不给,他就捅死了那人。管宁因此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给人理发 感受自身价值

  在监狱里管宁痛改前非,积极改造,多次获得减刑。他实际在监狱里服了17年刑。2003年7月23日,管宁实刑执行完毕。当年8月,他被移交到东华门社区接受社区矫正。

  管宁在监狱里学会了理发,司法所就引导他参加地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主要为社区的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服务。司法所为他购买了理发工具、工作服,配备了服务者胸牌,吸纳他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

  有时他还主动到别人家里上门理发,在与人的交往中他感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刚出来时在他心里可能有一种自卑感,怕别人排斥他。这种感觉在他通过司法所组织的矫正劳动中也慢慢得以消除,他觉得这体现出了他自身的价值,能与社区居民融到一起了。”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这样评价他的转变。

  为找工作 碰了14次壁

  管宁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当司法所工作人员想帮他申请低保时,他拒绝了,他要自食其力。但是当他走向社会时,却发现工作并不好找。同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也为管宁四处推荐和介绍工作。但矫正对象的身份还是影响了他找工作,找了14个单位,都碰了一鼻子的灰。

  最近管宁终于找到了一份在物业公司的工作。他说,十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工作自己心里也是倍加珍惜。

  社区矫正·故事

  他曾服刑20年

  王东化名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多的表扬。受表扬的原因,是他在矫正期间做了几件好事。作为一名曾经“三进宫”、前前后后有过20年狱中服刑经历的社区矫正人员,王东觉得现在自己活得很充实。

  监狱释放了我,社区还管我?

  2003年7月,王东第三次刑满释放。因为被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王东还得参加社区矫正。他出来后第一天就遇上了麻烦。他的父母已去世,家里本来面积不大的一间住房住着继母与哥哥。这时,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司法所向他伸出了援手,同当地居委会商量,给他腾出一间4平方米的安身小屋。

  虽然对司法所的一系列帮助心存感激,但是等到签社区矫正协议时,王东仍有逆反心理。他说:“协议书上一条这个不准,一条那个不准,连去别的区都得经批准。我前前后后改造了十几年都释放了,怎么这儿也管我?”司法所工作人员做他的工作:“你进了监狱这么多年,是谁造成的?你回来了,邻居和街道都没有看不起你,都希望你尽快重新开始过好日子,可不是还有附加刑吗?这说明法律对你的惩处还没有结束呢。”

  当天晚上,王东失眠了,几十年的日子放电影似地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从强制劳动教养到判刑,从在北京服刑到去新疆改造。这些经历让他羞愧不已。后来,王东主动到司法所签了协议。

  过了矫正期我还会做好事

  进行社区矫正后,大家不但没有歧视他,还时时为他着想。他没有工作,司法所就四处帮他找工作,推荐他去参加招聘会。最终他被一家汽车管理处录用了。王东说,虽说每月只有480元的工资,但他也知足了,“人家没有嫌弃咱啊”

  王东除了做好车辆管理工作外,每月10个小时的公益劳动他也积极参加。平日里,凡能做的好事他就主动去做。一天出门到安贞桥办事,他看到一名妇女被车撞倒在地上,身上还有血,他就把那妇女送到了医院。这名妇女的家人后来拿了几千元谢他,被他谢绝了。去年12月,同样在安贞桥,一位老太太被车撞了,司机留下钱就走了。他先帮老太太记下车号,又将老太太的自行车送到车铺修理并把老太太送回了家。

  街道司法所知道他做的好事后表扬了他。这让王东很感慨,他说:“多少年了,我哪儿听到过这么多的夸奖和表扬?我以前做恶事,街坊邻居恨透了我。如今在社区矫正期间,我只不过做了些报答街道和邻居关心我的小事,就得到这么多的表扬。今后即使过了矫正期,我还会努力去做更多的好事。”

  社区矫正·访谈

  司法干部——肯定就是莫大的鼓励

  李晓明是东城区东华门司法所的副所长,谈到与矫正对象如何打交道,他说,有时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不严一些,但对他们每一个进步的肯定,都是对他们的莫大的鼓励。

  在司法所,记者看到,每个矫正人员都有一份档案,记载着进入社区矫正的每次思想总结和表现情况。根据规定,在矫正期间,每个矫正对象每周要将自己的情况向司法所电话汇报一次,每月书面汇报一次,每月要到社区矫正谈话室谈一次话。在特殊情况下,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还要亲自到他们家里走访。

  李晓明说,刚到社区来接受矫正的人,一方面是觉得对自己管得太严,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出来了,就应该得到完全的放松;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因服刑多年,家里经济困难,周围亲朋好友已疏远,自感难被周围的人接受,不愿意与人接触。这样的人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圈子”里去。因此除了严格要求外,还要跟他们交朋友,让他们能够相信司法机关能帮助他。社区矫正人员管某一天在街上帮助一对外籍夫妇找到了他们所住的宾馆,这件事摊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却对此很重视。在他们眼里,充分肯定每个矫正人员的一小点进步就是对他们的莫大鼓励。

  目前,社区矫正中遇到问题最多的情况是帮助经济困难的矫正对象落实户口、解决住宿以及再就业等问题。这些都是让矫正对象静下心来、重新站起来的关键。李晓明对记者说:“我们的社会还需要给矫正对象一个改过自新和生存的机会。”

  社区矫正·访谈

  法学专家——心理沟通是“矫正”关键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田小穹教授指出,社区矫正顺应了现今国际上的刑罚处罚非刑化趋势,也是防止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人,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在监狱内被“二次污染”的重要措施。刑罚的施行方式不能单一地适用监禁刑这一硬方式,还可以适用一些“软方式”。这就是通过解决罪犯们的实际困难,矫正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在社区内服刑,以更快地回归到社会。一些犯罪的人在自己的家庭中可能是主要的经济支柱,如果对他们实行监禁刑,就会使一些家庭陷入困境。另外,实行社区矫正也可以节省国家司法资源。“社区矫正”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从而促进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

  对于如何使社区矫正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田小穹教授指出,社区矫正不能够简单看待,也不能适用所有的罪犯,而只能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在社区选择上,应当选择与罪犯生活关系较密切的地区,而且应当选择经济状况比较好、社区秩序较好的地区,这样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和矫正。

  田小穹教授还强调,应当有专门的机构来做社区矫正工作。专门的机构应当有懂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还应当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在矫正工作中,心理上的沟通是矫正的关键,应当改变工作人员的行政作风,应当与矫正人员“交朋友”,在经济上帮助他们,在心理上沟通、取得信任,让矫正人员体会到他在这个社区、这个社会是一个有用的人,才能让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首席记者赵中鹏/文)(来源:北京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北京暴雨阻塞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