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淹北京暴露城建问题 温总理要求做好应对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10:06 东方网

据副市长牛有成通报,对昨天以来在交通、供电、防汛、公安等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温家宝昨天对他们表示了慰问,并要求北京“做好应对再次发生强降雨的措施,确保供电、交通、房屋,尤其是危旧房的安全”。他同时还批示,从长期看,要对城市建设进行一些反思,将首都建设得更好。

据牛有成介绍,针对总理批示,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昨天强调,要重点抓好关系人民群众安全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如危旧房、郊区泥石流)的工作,重点抓好保障首都正常运转的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工作。

此次暴雨暴露城市建设问题

“此次降雨为5年一遇,尚未达到20年一遇,对北京的抗洪能力是一次小检验。”牛有成说,北京城的主要问题是缺水,由于多年干旱,各部门抗旱很有经验,但多年未遇洪水。

“虽然有防汛的各种预案,但这些设施和预案究竟能否经得起考验,心里确实没底。”牛有成说,前天的情况与原来设想的大致相同,总体来说预案是正确的,但如果遇到更强、范围更大的降雨,这个预案能否发挥作用还难以保证,因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危旧房是雨后检查重点对象

据气象部门预测,从昨天晚上起本市降水将逐步停止,此轮暴雨即将结束。对此,牛有成提出,下一步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还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不出现人员死亡情况,并尽量减少财产损失。他要求今后在防汛预案中加强定量的规定。对郊区、城区(尤其平房区)的防汛标准都要有数据支撑。

牛有成还要求各部门雨停后加大检查,做好城区重点地区和危旧房等难点的防汛工作。据介绍,本市的主要降水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此要做好再次遇到大雨暴雨的防汛准备。

暴雨缓解北京旱情

北京的防汛思路将从“见水就放”转为“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

“此次降雨有利于缓解北京多年的旱情,但也暴露出北京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焦志忠说,尽管这次降雨给北京城区造成一些灾情,但对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介绍说,根据市水务局最新统计,由于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有降水,密云水库入库水量稳定在10流量/秒,为10年来最好水平,基本实现了“入大于出”。而密云水库主要水源的最大瞬时入库量达到81个流量,稳定于18流量,也为近年来最大。一天内密云水库入库水量已达200万立方米,目前总储水量达3400万立方米。而十三陵水库也借降雨提前完成了今年的蓄水任务。此外,排水也将城区河道进行了一次“血液透析”,目前总共排出河道污水100多万立方米,同时补充新水150多万立方米,对河湖水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置换。

另外,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说,本市防汛思路将发生重大调整,从原来的“见水就放”转变为“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

牛有成说,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有关部门应考虑在汛期如何将洪水变为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宝贵的雨水尽量留下来。

“以前为了保障安全、怕出事,我们的防汛思路是‘见水就放’,大部分雨水通过河道白白流到下游”,思路调整后,对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的要求更高了。“但‘见水不放’是存在风险的”,一是城区河湖的蓄水能力是否足够,是否会对平房造成损害;二是一些病险水库能否及时修复,会不会发生意外。不管做怎样的抉择,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不死人、保安全,既是防汛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其次是多蓄水,如果两者都能做到,就是今后防汛的最大成功。”

积水原因

积水超过道路排放能力

降雨范围和时间集中也是重要原因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一位主要负责人分析,造成部分交通中断的主要原因是瞬时降水量过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

据他介绍,前天的降雨范围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两小时的时段里。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超过了道路设计的排放能力,也超过了排水口的排放速度,因而造成滞留。他说,“经过对排水沟、雨箅子进行紧急清理,大部分路段积水在雨停后三至四小时内便排放干净了,道路交通也得到了恢复”。


 
 
 
作者:选稿:陈洁 (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北京暴雨阻塞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