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中共执政作风的转变:执政能力日趋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19:5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北京报道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体现了中共对政党运作规律的承认

  “执政能力”曾经是党建理论的敏感话题之一,而6月29日下午,两位学者走进了中南海,和中共领导人探讨这个问题。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这是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和中央与国家机关相关部委负责人70多人聚集中南海怀仁堂。

  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宗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卢先福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讲解。黄宗良在2002年即提出执政党需要认识执政规律,并提出要加强党内民主,而卢先福对党建理论创新颇有研究。他们讲解之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了他们讲课的一些内容和他们的体会。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前被探讨多次,学界人士将之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真正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重大转变。

  当时的观察人士注意到,“执政”一词在中国政治话语中淡出多年之后,再次被高层领导人频繁提及。江泽民在“5·31”讲话中,一个核心表述便是“执政为民”。中共新的领导层继续探讨执政能力。

  执政党对执政能力的追求,不仅仅是意识上、观念上,它还涉及党的执政方式、领导体制、组织方式、党与国家关系等非常广泛的层面。因此,在建党83周年前夕的这次中共集体学习极为引人注目。

  观察人士认为,这次集体学习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将成为中共下一阶段的一个工作重点。

  两位学者6月29日的讲解共进行了1小时40分,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执政能力问题展开了讨论。

  两位学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央高层开诚布公,号召研究、借鉴其他政党的执政经验和特点,并身体力行,与学者一起共同学习探讨执政能力问题,本身就显示中共执政作风的转变。

  苏东共产党丧权亡党教训深刻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两位学者的讲解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黄宗良介绍国外共产党和其他类型政党的执政经验和特点,其后由卢先福讲解中共对执政能力的探索和启示,以及理论界对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体会与建议。

  黄宗良教授谈到,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党。它不是为一个狭隘的阶层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变,离开了这个宗旨,共产党执政就会失去基础。

  但在执政方法上,各种类型的政党都有其经验与特点值得借鉴。当代社会,沟通交流越来越多,人类文明的共同性越来越多,执政党面临很多共同的情况,需要互相借鉴经验。

  黄宗良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权亡党,甚至人头落地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他说,“这种教训值得我们注意,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出自一个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袭苏联建党模式,他们是怎么丧权亡党的,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事实上,苏东剧变一开始,中共就非常敏锐,组织理论工作者观察研究,2001年,中共党建专家黄苇町曾撰文《苏共亡党十年祭》,此文很快便被列为党建理论教材。

  黄宗良将国外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归结为5个方面。首先是理论创新问题。苏东共产党丧权亡党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教条主义禁锢了理论创新,理论没有跟着实践发展,几十年一贯制。表面上看是坚持了马列主义,实际上脱离了现实,阵地就很难守得住。

  “比如苏共对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提法就用了半个多世纪,没有根据资本主义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对人民群众没有说服力。再比如,直到苏共解散为止,他们一直讲:‘在苏联,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实际上正是民族问题解决不当导致了苏联最终解体。”

  国外共产党执政的第二个经验教训是发展经济问题。国强民富是民众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经济停滞,不发展,人民就会失去信心。

  黄宗良说,共产党执政期间,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取得巨大成就,卫星上天,国力雄厚。但是由于重工轻农、重重工轻轻工、重军用轻民用、重积累轻消费,人民群众没有从发展中得到好处,为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埋下伏笔。

  今天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比如,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最近访华时反复讲:“没有比经济工作更重要的工作。”

  干部和领导体制出了问题,是外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方面。黄宗良认为,干部问题的核心是要用民主的办法培养、选拔干部。

  “党内民主是保证党的凝聚力和活力的先决条件,以人治为基础的干部选拔制度是群众对党组织不信任的根源。苏联剧变前夕,对苏联公民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7%-8%的人认为苏共代表人民,70%到80%的人认为它只代表它自己。”

  苏共拥有1800万党员,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时,几乎没有人以实际行动表示反对,普通党员在执政时期没有发言权,在丧权亡党之际自然不会为这个政党奔走呼号。

  苏东各党的党内民主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党内始终没有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问题也很严重。

  黄宗良对干部队伍和领导体制问题的体会是,如果党内不能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罢免,就不可避免地形成特权阶层,党一旦成为特权利益的代表,就会失去执政基础。

  国外共产党执政教训的又一个方面是如何处理各种矛盾的问题。如果缺乏危机处理能力,不注意妥善解决矛盾,以为依靠强压就能够长治久安,就会酿成灾难性后果。而党内民主的缺失是导致党的领导人缺乏忧患意识的重要原因。

  苏东剧变中有一些非常典型的事件,政局已经非常不稳,党的领导人却得不到任何信号,仍然正常出访、休假。不能在事态的萌芽阶段果断处理好危机。

  “苏联的国家专政机器不可谓不完善,但从历史演进过程看,高压和缺乏政治警觉性都不能维持长治久安。”

  必须建立同社会密切联系的制度

  据黄宗良教授介绍,西方执政党和第三世界民族主义政党的执政经验与特点也是此次讲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共是执政党,这个地位本身实际上就已经为探讨执政能力和借鉴其他国家政党执政经验提供了前提,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王长江在一次研讨会上曾提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体现了我们对政党运作规律的承认。

  “你是执政党,别人也是执政党,执政党和执政党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承认这样一个转变,就意味着承认它们有共同的地方。”

  黄宗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西方政党也有观念和纲领变革问题。西欧社会党就非常注意多元开放和革新求变。在制定党的施政纲领方面,淡化党的阶级性,放弃激进的东西,增强适应能力。在基本理论上与新自由主义嫁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在研究借鉴这些政党的执政经验和特点时,黄教授着重介绍的是它们对民意基础的重视和密切联系选民。

  “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聚会、网络、媒体活动等方式密切与基本选民之间的联系,定期委托民意调查机构调查民众对本党和政府行政方面的意见;法国社会党在大选失败后,在党内进行了5000多次民主评议,力图改进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层的关系。 ”

  黄宗良认为,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执政党获得、维护执政地位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必须建立同社会、同选民密切联系的制度,才能取得和维持自己的执政党地位。

  执政能力建设呼唤实际举措

  卢先福讲解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的探索和启示,以及理论界对执政能力建设的体会和建议。

  卢先福教授介绍说,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共从未停止对执政方式的探索。卢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加强执政能力的探索,其中既包括经验,也包括教训。

  当前,理论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不少建议,卢先福将之概括为3个方面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首先,要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工作。

  其次,强调发展是党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执政能力的物质基础,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中共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发展方面,理论界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问题。

  卢提出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党的组织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改善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卢先福提出,党的组织结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肯定会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理论界对党委结构、党政关系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设计都提出了很多建议。事实上,不仅理论界,在许多地方,党代表常任制正在进行试点,对全委会负责的机制也在一些地方实施。

  两位学者还提出,根据对我们党和其他执政党执政方式变革历史脉络的梳理,能得出一个结论:推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动力之一是危机意识。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些经验是几代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得来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充分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强调,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不同,对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

  胡锦涛提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2004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