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暴雨预测准确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14:32 新京报

  作者:于平

  一场暴雨,导致了北京城中多处道路被淹,全城交通堵塞,成千上万市民的生活受到影响。而这次暴雨之所以造成灾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暴雨没能被准确预测。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气象部门虽然在暴雨来临前一小时预测到将有一次强降雨,但却没预测到会有如此大的降雨强度,没有预测到一次强降雨将成为灾害性天气。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我们不妨反过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暴雨被准确预测到,那么我们是否就能从容应对呢?答案显然不容乐观。

  首先,北京城市建设的一些“硬伤”注定了的城市防灾体系的脆弱:北京城区原有设计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解放前设计的,此外城区内有相当一部分地下雨水管线仍和污水管线共用一条管道,硬件设施的落后注定了,如果出现短时间内的降水狂泄,那将是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承受之重。还有,城市建设者给北京铺设了大量不透水的硬化地面,使得北京城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水泥地”,大量的积水不能渗入地下,这必然会让本来就很疲惫的排水系统雪上加霜。再者,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北京的交通就已经十分拥堵,暴雨天气时,再疏导恐怕也只能是缓解而不是解决拥堵。

  除了硬件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建立一套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有效应对暴雨这样的灾害,关键是要让广大市民及时获知灾害警报。市民如果在灾害来临前夕得到警示,他们就能提前做好防范或减少出行,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他们还会在自己的社区里早早做好防灾的准备工作,避免地下设施被“灌水”,他们更能提高敏感和责任感,有力配合好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

  但目前,我们的气象灾害预警主要是针对防汛办、交管局等政府部门,如此狭窄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对抗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成了政府部门的孤军奋战,广大市民不能及时理解、配合政府的工作,这显然不利于建立一个立体的城市抗灾体系。

  城市硬件设施改善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使广大公众在灾害来临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这却不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在暴雨等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气象部门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市民直接发布消息,还可以委托移动电话公司发短信及时通知广大市民,还可以通知居委会和城管在每个社区及城市的大街小巷广贴气象灾害布告。还可以通过城市发达而普及的互联网发布预警。这些工作付出的成本,只是增加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但受益的却是整个城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快实施呢?

  7·10暴雨之后传出一个消息,北京将建造20座气象预警塔,专业人士称,这些预警塔建成后,短时暴雨的预报将更准确和精确。看来,“暴雨被准确预测到”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一个假设,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了,但我们的城市对于气象灾害的防范,有没有准备好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