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陕西西周“王陵”调查 揭开三千年前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5:49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特派记者 王进 发自陕西岐山县

  2004年5月,沉寂了3000年的陕西省岐山县城北凤凰山一带突然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岐山县庙王村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县委书记不止一次陪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野草丛生的山梁上跑。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整个西周王朝的13位帝王,据说都可能埋在这片方圆几公里的荒坡上。在媒体的报道中,这里被称作“周公庙遗址”。

  甲骨碎片惊现沟中

  距离墓址几百米处,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的周公庙,遗址也因此而得名。直到今天,戒备森严的保卫,三缄其口的专家,仍然让这块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充满了神秘。

  主持发掘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副教授雷兴山说:“此次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在2003年12月,北大文博学院考古系副教授徐天进,带着数名北大学生来到周公庙附近做田野调查。雷兴山与之同行。

  在周公庙遗址以西二十公里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大遗址”———西周王朝周原遗址保护区。自1976年以来,这里出土了包括周代陵墓、宫殿等无数惊人的发现,其中西周甲骨文发现了1万多片,创了世界记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西周王朝文物勘测地区。

  但是,周原遗址的勘查,并没有令专家们满意。参与了1976年以来数次挖掘的周原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张恩贤说,1976年以来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能反映周代姬家王室面貌的不多,主要都是其他贵族的,比如,出土的97%的青铜器竟然都是非姬姓贵族的。

  正因为如此,包括雷兴山、徐天进在内的许多考古专家频频在周原遗址探寻,希望有更大的收获。

  12月14日,一个平凡的冬日上午,徐天进在一条小沟旁忽然发现一块长约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拂开上面的新鲜泥土,清晰可见龟甲边缘的刻痕和锯面。

  甲骨是商周王室用以占卜记事的工具,它的出现,表明附近可能有宗庙等重要遗址。

  徐天进和同学们都很兴奋。

  徐天进他们在“地毯式”探察后发现,小沟地下数十厘米的土层中,有一个缝隙,缝隙中有动物骨头。“是甲骨!”一个同学大叫起来。

  在仔细划分清楚地层之后,徐天进判断甲骨所在的地层是第四层。此时大家开始耐心地一点点拨开土层,在其中发现了两块甲骨。一片上有38个字,另一片有17个字。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考古史上,据说迄今发现的周代甲骨字数最多的,只有32个字。

  “周人不像商朝人,他们很少在甲骨上刻字,更多的是铸刻在青铜器上。”陕西省考古所一位专家说。

  两片甲骨就如倒了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一系列突破接踵而来。

  2004年3月,同北大并肩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高级技师史浩善,在位于周公庙遗址西北一个村子的山坡上,发现了4块有刻辞的卜甲。而在这4块貌不惊人的甲片之下,竟挖出740多片甲骨,刻有文字400余,另有大量陶鬲碎片。在这之前,全国只在其他七地出土了周代甲骨,甲骨总字数仅1200字。

  经古文字专家初步辨认,周公庙甲骨刻辞内容,涉及到祭祀和战争,“周公”二字首次出现,有三处之多。

  后来这个坑被命名为“浩善坑”。

  大量甲骨的出现,让考古专家激动不已。周公庙遗址考古队队长、陕西考古所研究员王占奎说,学界对西周历史文化的研究,多来自于《史记》以及后人典籍,新的甲骨文出土,让研究者们与历史又近了一步。

  考古队进一步判断,甲骨坑的附近,可能有更大的秘密。

  西周第一墓

  凭着对出土甲骨的判断,在浩善坑开掘后的两个月,主持发掘的雷兴山称探测到了后来被他称为“西周第一墓”的一座大墓。

  “这个(发现第一座墓)不是一铲子的事情,不是侥幸的奇遇,而是充分贮备后的发现,但还是出乎我的意料。”雷兴山说。

  当时的兴奋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36岁的雷兴山从1989年就拿起了手铲,从北京琉璃河、到山西侯马,到陕西周原,转战了周代无数大墓、巨墓,然而面前的场景依旧让他兴奋莫名。

  5月7日,雷兴山和史浩善等在岐山南麓一条土梁上,意外发现了一些暴露在外的夯土。凭经验,他们断定夯土是墓土,当时暴露出来的长度是6米。雷兴山们估计,根据墓土的走向,这是个斜坡墓道。

  “若是带斜坡墓道,那就是大墓出来了。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墓,肯定是成组的,那意味着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贵族大墓地。”狂喜之下,雷兴山把矿泉水瓶子高高往天上抛,还站在山崖上不停大喊。

  “5月7日发现了第一个墓。11日下午,我看到这个墓地上划出的标识墓道的白线,和标识整体形状的方框线,这说明墓非常大。”雷兴山说,“当时我立刻就惊呆了,看了半天,说‘西周第一墓’。”

  在荒野上工作的人们开始沸腾,大家仔细看每一铲带出的墓泥,看有没有新的收获。“这种肉眼观察和手工操作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很大程度上,比那些航空遥感、金属探测等都管用。”考古队一位技师手握着一枝俗称“洛阳铲”的探铲说。

  每柄洛阳铲的长度在3米左右,还有的为了探得更深,竟然接了一根十余米的柄。

  就是它们打开了3000年前的历史。

  在周公庙遗址,平均每平方米要打下10个探洞,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寻找到一个墓葬,近乎“在大盆水里捞针”。但一座接一座的陵墓终于被标到了雷兴山的数据地图上。

  在此看守的农民带记者踏上一块用白石灰标出的大墓,这的确是一座大墓———纵横的石灰线交叉着延展开十数平米,上面则如同蜂房般满布着不计其数的探洞。

  6月下旬,,在麦收后裸露的黄土中,考古队已经钻探了10万多平米的面积,共发现了19座墓地,其中带四条墓道者9座,三墓道者4座,两墓道者4座,单墓道者2座。还有陪侍的车马坑13处。到了7月7日,雷兴山说墓地已经突破了20座。他还说,不排除再发现大规模墓地的可能。

  专家们指出,4条墓道大墓的发现,填补了西周墓葬形制的一个空白,今后的发掘可能会有更大的、更震撼世界的发现。

  墓主是谁?

  据说,6月1日,在实地勘查了形制巨大、墓道繁多的周代陵墓后,商周历史研究泰斗、北大教授邹衡激动地在现场会上说:周公旦肯定埋在这里。

  周公旦即人们常说的“周公”,即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此外,很多专家判定是周代王陵。因为三墓道和四墓道的墓很多,在他们看来,只有周王,才能享受到这么多条墓道。很多学者甚至认为:这里要么是西周13个王,要么是周公旦及其子孙。

  持“周公墓”观点的除了邹衡,还有长期致力于寻找西周王陵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张天恩,他说:“周公称谓是世袭的,延续了五六百年。尽管周公旦的长子分封到东方的鲁国,但西周实行归葬制度,即人死后‘叶落归根’,分封在外的后代周公也要埋回家族墓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著名西周史专家尹盛平也赞同“周公墓”的观点:这里是周公的领地,过去发现的诸侯国君级墓葬只有一两条墓道,在周公采邑内的四墓道墓葬为首次发现。周公是享有周王待遇的人,完全有资格使用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制。在他的家族墓地发现四墓道墓葬不足为怪。

  不过,相反意见也不是没有。同样在陕西省考古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就认为:“我在那里仔细走了一圈,觉得虽然单个墓的墓制规模比较大,但整个墓群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山坡上,是不是不大符合王家恢弘的气派?相比之下,商王的陵园,占地面积很大,陵墓形制也很大。若是周公和子孙的墓,周公当然有此待遇,但他的子孙埋在这里,还用数条墓道的礼制,又不大可能。”

  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也说:“这些四墓道的墓葬规模普遍偏小,不大可能是王陵。”

  更多人则持谨慎的观点。

  岐山县文化旅游局主管全县文物工作的文物股股长马若翔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由于对墓中到底葬着何人还未定性,所以不宜报道”。

  周公庙遗址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所副所长王占奎表示,墓葬是不是周王的,还有待发掘以后才能确定。甚至说墓葬是周代的,也是推断。现在只能说,这座墓最大的可能时代是周代。王占奎还强调,考古队专业人员始终没说过这里是西周王陵的话。他解释说,周王的墓谁都没挖过,因此不知道是什么样。

  作为发现者,雷兴山介绍说,这一墓群具有王陵的特征,但还有很多可能也不能排除,最终结论只能等进一步挖掘才能知道。

  迟到的发现

  7月9日,陕西宝鸡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宝鸡市考古队的一名技师笑着说:“对于我们来说,周公庙遗址被北大发现是一个遗憾,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准备在那儿勘探,但迟迟没有动手,错失了机会。”

  这名技师介绍,周公庙遗址所在的近十平方公里土地内,由于身处大周原遗址,考古学者并没有将它置于视野之外。上世纪70年代,宝鸡市考古队在这里找到了先周的青铜器,而在20公里外的周原核心区,虽然出土了近万件青铜器和万余甲骨片,但一直没有发现先周铜器。

  1982年,宝鸡市考古队又在周公庙遗址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空心砖、瓦片等。

  “在西周,砖决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使用的,普通人只能用夯土和茅草,砖、瓦都是身份很高的人才能使用。”宝鸡市考古队因此开始筹备在这个地区展开勘测。

  然而,武功县新发现的郑家坡遗址紧急抽调他们去帮忙。三四年后,法门寺地宫宝藏出土,轰动世界,宝鸡市考古队因之忙碌,已经无暇顾及周公庙的陵墓群。

  “否则就没有北大什么事了,”宝鸡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刘宏斌开玩笑说。

  不过,在周公庙遗址上放羊的庙王村村民胡一科看来,比北大更早的周公庙遗址发现者是盗墓贼。“前年,有一回我放羊的时候,看到外地来的一个姓杨的人,在那里拿着个仪器在土地上走啊走的,看见我就急忙笑着招手,”胡一科说,“他说是来‘淘宝’。在这里发现一个大墓,但是太大了,不敢动。”

  此外,岐山县几位曾在周公庙和县博物馆工作过的老专家说,他们自己曾于1981年就在凤凰山下的土坡上发现了西周的空心砖残片,而且从当地搜罗的各种野史中他们判断,传说中的周城遗址应该就在周公庙即今岐山县城北坡一带,而西周王朝的十几位天子都有可能埋葬在此。不过他们人微言轻,当年的报告没什么人重视。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张恩贤则告诉记者,唐朝人应该就知道这里有周代大墓了,他们当年在这里建起了“周公庙”,说明他们知道这里埋有周陵。

  然而,周公庙虽然后来历朝历代都有重修,以至今日成了宝鸡著名旅游景点,但凤凰山上的这些墓,唐人却没有留下确凿的书面记载。

  周史将被改写?

  周公庙遗址被发现之后,众多考古专家为有生之年能发现这样大规模的墓葬而激动。国内著名考古专家邹衡、刘士莪、韩伟等甚至用了“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价值无可估量”等来形容这次重大发现。

  78岁的邹衡先生说:“通过现场迹像,可以肯定地说,周公庙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仅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其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发掘”,已被公认为中国考古学建立后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专家认为,即使这里不是周代诸王而是周公姬旦的墓,也将是震撼全国的重大发现,姬旦不仅是西周开国元勋,同时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被后来统一全国思想的儒家尊为“元圣”。

  周原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张恩贤说,中国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以来,一百年了,西周王陵一座也没有出现。山西、河南则陆续发现了比西周更早的夏、商的王陵,长达808年的西周历代君王,却“深埋土中”。

  据专家分析,西周王陵之所以难以发现的原因之一,是周代的丧葬制度,强调“不坟不树”,地表上没有任何标志。

  对于周公庙遗址发现的意义,雷兴山特别强调了“补史”:“周公庙遗址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但在年代问题上可能更能体现其价值。”

  业内人士熟知,作为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由国内顶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提纲,可谓是“学术界一座丰碑”。 而周公庙遗址的发现,很可能解决这一工程中的许多难以突破的难题。

  雷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以武王伐纣为起点的,由此向上推,推到夏代去,如果没有西周可靠的纪年,那么夏、商的纪年都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西周初年的研究是夏商周断代的重中之重。西周年代历史特别是文王、武王年代还要进一步考证。这次的大墓,其年代可能涉及先周到西周初年。

  “周公庙遗址的甲骨和铭文都可以检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也许出一件铜器就把原来的给否定了”。

  他因此认为,墓主人的资料出土,将会使人们对夏商周断代出现一个崭新的认识。“是对其成果的检验和有力补充”。

  张恩贤也持同样观点:厚厚一本《史记》,其中讲述周朝历史的《周本纪》却极其简短,不过是三、四页十六开大小的纸而已,且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描述东周历史的。所以这次陵墓的出土,如果其不是被盗很严重的话,出土的金文、甲骨文有可能重建、重写周史”。

  宝鸡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刘宏斌的看法是,周代的历史对中华民族太过重要,深刻影响了日后中华民族的生活和政治智慧。中国在秦代实现了第一次统一,但秦的思想、政治、文化体系都是在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可以说,周在早年的小统一,为后来秦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夏商周却“三代无信史”,必须用更多的考古实物来探索。

  而“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邹衡教授则坦言:“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是建国后国内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