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家谈:让《劳动法》更入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9:1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劳动法》颁布10周年之际,这样一部与职工群众密切相关的大法,似乎并没有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这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劳动法》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另一方面恰恰暴露了《劳动法》自身的“疲软”———-尽管近年来《劳动法》的地位已经迅速提升,但目前《劳动法》仍是我国立法上欠账较多、急需要强化的一个法律门类。

  普通职工群众对《劳动法》的理解更多地来源于身边的切身利益,比如进城务工人员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的权益保障问题等,这实际上暴露了法律的失灵问题。

  法律的失灵问题将直接导致法律的失信———法律公信力的丧失,公众对法律的不信任乃至失望。为什么社会各界如此强烈地呼吁立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为什么在劳动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人们依然呼吁制定专门的“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这是否也折射出人们对《劳动法》这一调整劳动关系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实施效应的不满,和对有关部门执法疲软的无奈?

  这种“疲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劳动法》已经颁布10年了,但是在大多数法学院、法律系仍然没有开设劳动法学课程;许多进城务工人员仍然不知道《劳动法》,这种情形其实反映了长久以来人们对《劳动法》的一般认识:即绝大多数人视《劳动法》为边缘性的法律,不太重要。如果说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中的弱者,那么《劳动法》就颇像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弱者。

  因此,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探讨“《劳动法》的地位”这一“务虚”的问题,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务实”意义。希望有关立法决策部门认真反思《劳动法》的立法理念和价值定位。《劳动法》不应成为单纯的政府部门的劳动管理法,《劳动法》的潜台词应当是“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因此,有关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应当成为《劳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主体内容,制定和执行《劳动法》时应克服管理本位倾向,将权益保障视为《劳动法》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劳动法》的腰杆儿才能真正挺起来,才能真正弥补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欠账,才能提升《劳动法》的实际地位,迎来劳动法制建设的春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