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述评:金融大案凸现银行管理五大漏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7:26 胶东在线 | |||||||||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张建平)近日,“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明昌骗贷74亿元案”、“交通银行锦州分行等伪造法律文书核销不良资产案”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巨额固定资产租赁中存在重大违法嫌疑问题”等金融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但金融案件仍频频发生。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暴露出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
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确立,与之适应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银行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建立。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机构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须参与这一过程。目前,商业银行并未从上到下形成真正的内控文化,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有的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间衔接不充分。与此同时,现有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缺少整合性。 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总行已经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在基层机构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和风险检查评价不足。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与银行机构风险程度不适应。 这五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不同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发生一系列重大案件的重要内因。 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有关权威人士认为,金融机构目前迫切需要从以下方面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培育内部控制文化。要使金融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熟悉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而不是掩饰问题、遮盖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认真执行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办法,提高对风险集中度的早期预警,认真实施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风险提示制度,对监管对象进行风险提示,严格执行贷款损失足额拨备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要求,跟踪和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建立完善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在银行机构中推动相对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建设,提高稽核审计独立性、频率和质量,注意使用外部审计力量和市场中介。进一步发挥银行机构各业务部门的专业检查作用,制定专业检查制度,加大专业检查力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使信息系统覆盖银行所有重大业务活动,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需求,保证信息充分流动,包括信息上报、信息下达及机构内部信息横向流动。 宏观调控目标与有效银行监管目标、银行审慎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当前,金融机构要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次调控作为深化改革的又一动力和机遇,有力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扎实建设银行内控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责任编辑:杨胜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