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0页证据锁定井喷嫌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9:45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重庆昨日公审“12·23”特大井喷事故一案,警方披露侦破此案的详细经过

  “12·23”特大井喷责任事故案的侦破仅用了13天,这在重庆市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史上首开先河。昨日,重庆市公安局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侦破“12·23”案的过程。

  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文强介绍,1月2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宣布“12·23”井喷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是一起特大责任事故后,重庆市公安机关于当日正式立案侦查,从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法制处、二处、开县公安局抽调40余名精干民警展开侦查工作。

  专案组根据国务院专家组提出的认定意见和解释,围绕产生溢流到井喷、导致井喷失控以及造成重大损失的三个直接原因,对全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将王建东、宋涛、向一明、吴斌、吴华、肖先素(女)等人列为了此案的重点侦查对象。并对事发当日当班的井队工人、钻采院工作人员、录井队工作人员和与此相关的各单位领导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访问,全面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

  在短短的10多天时间里,专案民警兵分数路对整个现场的概貌、发生事故的中心现场和关键部位的细目进行了照相、摄像,制作了规范的现场勘查笔录,并对涉及井喷事故的重要物证进行了就地封存。同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筛选,调查走访260余人,形成笔录100余份。市公安局刑警队罗副总队长称,“12·23”井喷案是重庆公安机关从未办理过的案子,许多内容都是陌生的,民警们只好一边调查一边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查明事故原因是破案的关键,这由国家事故调查组负责。但询问当事人,则成了专案民警们意想不到的大问题。太多专业术语和行业标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虽然专家们对专案民警特别“优待”,有问必答,但要在短时间内弄清相关技术问题,对民警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大家不但多问多想,还要翻阅大量专业类书籍。

  据介绍,1月2日,国务院确定“12·23”井喷为重大责任事故后,市公安局“12·23”专案组也随即成立,案侦工作很快进入正轨。为了防止人为破坏证据,专案民警对现场直接证据进行了封存,对厚达6000多页的事发当天的执班记录、录像资料、相关技术标准、各种现场证据照片等证据开始进行分类处理。最后,2000多页的有力证据在民警们熬更守夜辛苦工作中渐渐被梳理完毕,为侦破此案提供了铁证。

  “12·23”专案组副组长、市公安局法制处副处长刘建中回忆说,侦办此案除了压力大工作量大外,还非常枯燥,在那些乏味的日子里,他的任务就是整理证据并向民警讲解钻探行业的技术问题。各类相关书籍他必须天天看、反复看,以至后来晚上做梦都梦到向民警讲解回压阀是什么、泥桨灌注有哪些工序等。

  鉴定报告:指挥决策严重失误

  (被告人吴华身为企业管理人员,在直接指挥抢险作业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事故扩大,对事故扩大导致重大损失负有直接责任)吴华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石油钻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吴华分管公司生产、技术工作,从去年4月起,同时分管公司的安全工作。吴华于2003年12月23日22时13分接到发生井喷事故的紧急电话后,率队从重庆出发,赶往现场,当时未指示点火;24日凌晨,吴华在途中,有人请示点火,但他未答应;24日10时30分,吴华到达离井喷现场500米左右的高桥镇,但未前往事故井上查看情况;上午11时,他明知硫化氢中毒人员中已有人死亡后,仍然未做出点火的正确措施,一直到14时许,吴华才前往现场,勘验后,决定点火。国务院专家调查组的事故鉴定报告认为,井喷失控以后,指挥决策严重失误,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川东钻探公司及有关决策人员,对这个井是否应采取点火措施,未能尽快做出果断决策和明确指令,是事故扩大的原因。

  (被告人吴斌身为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忽视生产安全,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发生重大事故,对井喷失控及事故扩大导致重大损失负有直接责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钻井12队队长吴斌,明知钻井内没有安装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但作为钻井队队长,他既未向上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消除隐患,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作,致使井喷失控;事故发生后,他既未抓住时机组织点火,也未及时向上级请示点火,致使事故扩大。

  (被告人王建东、宋涛身为企业技术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忽视生产安全,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发生重大事故,对井喷失控负有直接责任)2003年12月20日、21日,开县罗家16H井现场组负责人、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此情况告诉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技术员宋涛。王建东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压阀,并在当晚令工人实施。宋涛对王建东的提议未表示异议。而按照企业的相关技术规程和“罗家16H井钻开油气层现场办公要求”的明文规定,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另据事故原因分析,是有关人员违规操作,将12月21日下钻的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去掉,才致使起钻发生井喷时钻杆内无法控制,井喷失控。王建东明知卸下回压阀可能造成井喷事故的后果,却提出卸下回压阀的钻具组合方案;宋涛明知王建东的方案违背了有关的规定,不提出异议,未尽到现场技术人员的职责。

  (被告人向一明、肖先素身为企业职工,忽视生产安全,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发生重大事故,对产生溢流发生井喷负有直接责任)2003年12月录井工肖先素在罗家16H井录井房值班,负责对钻井作业进行监测,23日18时40分至19时40分,录井记录已显示有9柱钻井液未灌注泥浆的严重违章行为,肖先素未及时发现;之后,她发现了也未立即提出警告纠正,违反有关规定。

  23日19时至20时,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向一明,带领4名工人在罗家16H井进行钻具起钻操作中,在起了6柱钻杆后才灌注钻井液1次,致使井内液压力下降,违反了单位有关细则中“起钻中严格按照要求每起3柱-5柱灌钻井液1次”的规定及川探12队针对罗家16H井高含硫天然气井的特点所作出的每3柱灌满1次。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庭审现场

  最年轻责任人“揽下”指控罪名

  在随后的法庭调查中,吴斌等6名被告人分别独自登台接受审判。针对检察机关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指控,他们当中的5人均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异议———或提出质疑,或表示否认,只有年仅24岁的宋涛表示“认可”。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的宋涛长着一张娃娃脸,他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任技术员。宋涛表示,尽管自己知道工程师王建东卸下回压阀防井喷装置的决定违反了有关规定,但“我作为技术员没有权力拒绝执行”。当辩护律师将“如果被判重刑会不会有怨言”的假设抛给他时,谁也没有想到,宋涛眨巴眼睛后竟一脸坦诚地向法官表示:“无论法庭作出怎样的判决,我都没有意见。”事后据内部知情人士称,宋涛是此次涉案6被告人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在侦察和移送起诉阶段都毫不含糊地承担起责任。”

  专业知识考验司法队伍

  由于该案涉及石油、天然气钻探方面的诸多专业知识,罪与非罪的界定除了“一成不变”的法律条文外,更多的则是有关钻探作业流程、操作规程、相关制度和条例的“咬文嚼字”。在昨日的法庭调查阶段,就一些钻探方面的实战知识,多名辩护律师数次以请教的口吻询问坐在台下接受审判的被告人,此举不时引来旁听观众啧啧私语。中午休庭时,被告人王建东的代理律师、国内知名刑法学教授赵长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案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考验我们司法队伍对特殊专业个案的理解和把握。”主诉检察官张超也坦言,在办理该案时,他花费在啃专业知识上的时间并不比熟悉法理方面少,“弄完案子自己也成了钻探方面的半个专家了。”

  押送犯人的警车走错门

  昨日上午8点50分,距离正式开庭还有40多分钟,但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口已聚集了大量市民、新闻记者。随着刺耳的警笛声,数辆押送犯罪嫌疑人的警车呼啸着驶向法院门口。“要提审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押送来啦!”摄影记者们闻风而动,扛起相机冲到法院正门前的马路上,抢占最佳拍摄位置。当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警车时,当警车在正门口稍作停留时,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然而,不到一分钟时间,警车重新启动开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警车走错了门(应该从后门进入法庭)。也因为这个原因,几乎所有摄影记者都没能抓拍到押送犯人的镜头。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解读顺驰地产扩张之谜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