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传承轻生死重大义气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07:57 成都日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记者尹婷婷实习生唐婉岚)川军在抗战中为国家民族做出了惨重的牺牲,付出了高昂代价,显示了成都城市精神中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最可宝贵的传统。在昨日继续开通的“评选成都重大历史事件,追寻城市精神之本源”活动热线中,“川军抗战”的英勇事迹被广大读者推选为了成都城市精神代表事件之一。
市民推荐从事文秘工作的黄女士谈到,川军抗战是所有四川人,乃至全国人民都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抗战时期,川军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当代成都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新华书店的郑先生提出,川军抗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所传下来的坚韧刚正的精神对成都人的影响很深,因此,要提出成都城市精神的代表,不应该缺少川军抗战这一重要事件。 在龙泉驿星光电工总厂就职的谢女士认为,川军抗日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当今成都城市的发展,应不断加强学习,将其发扬光大。 许蓉生(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川军将士英勇抗战的事迹,映照出了成都“轻生死重大义,坚韧不拔”的城市精神。 成都人的性格,水性至柔,雍容、平和,善于享受,但在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气概。芦沟桥事变后,川军将士纷纷请缨抗战。川军出川时,装备不足,弹药匮乏,基本上没有医疗设备,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经历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成都将士在内的四川军民,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以他们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慷慨悲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至今矗立在万年场路口,它是成都人轻生死重大义,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焦汝敬,男,87岁,成都市政府任命参事。虽然远离战争年月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谈起那段难忘的历史,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焦汝敬告诉记者,1938年,21岁的他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便来到了成都。就在当时,驻扎在四川的十几个军,除他所在的95军和56军留守后方以外,其余几乎已全部出川参战,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抗战的八年时间里一直坚守在战场上,一次都没有回过家。比如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整个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级别最高的指挥员,“直到牺牲时为止,他甚至都没有机会到自己在蒲江老家新修的房子里住过一次”;陈章文是焦汝敬刚到成都时认识的老大哥,而当1939年他随88军的范绍增出川抗战后,两人的再次相遇竟然等到了1949年之后。 不仅全川的官兵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四川的老百姓也对抗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众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年轻人都积极报名参军参战。有一次,在人民公园举行的抗战讲演活动上,他就亲眼看见当讲演活动结束后,放在台下的大箩筐里已放满了普通市民自发捐献的钱物,而且没有一个人留下姓名。 新闻链接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抗日,从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到抗战相持阶段的长沙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等,川军先后共有300多万人参战,广大民众积极捐粮、捐款,各项军事工程动用人数更无法统计。对于这段历史,李宗仁将军曾说:“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相关专题:纪念抗战胜利59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