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扶贫济困如一日 七年来悉心救治不言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15:19 深圳晚报 | |||||||||
十几年扶贫济困如一日 七年来悉心救治不言累 帮助别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走近梁陈铭坤
把做善事当作职业 在平湖,知道“梁陈铭坤”的人不多,但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梁太”。70岁的梁陈铭坤是香港人,在平湖十几年了。平时,她除了管理工厂,就是东奔西跑进行她的慈善捐助。她自己记不清到过多少地方,捐助过多少学生、老人。十几年来,从东北到云贵川,从新疆到广东,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的真情、她的爱心。 梁太虽然已经70岁了,但是她说话的时候声音特别宏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老人。十几年来,她对各种慈善活动,永远都是充满着激情和动力。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管理工厂,进行各种慈善活动便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她的互助队员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一万多元薪水,除了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外,大多都用来资助贫穷地区的学生和孤寡老人。在一次难得的机会,梁太才向记者透露,她十几年来用于捐助的现金已经有250万元。 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十几年 十几年来,梁太去过中国内地的很多地方,内蒙古、新疆、贵州、云南,每次说到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她语气里都会充满一种恻隐之情。每每说到在那些贫困地区的见闻,她总是记忆犹新。例如在贵州,她见过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哪个人要出去就穿上家里惟一的裤子,其他的人则都只好留在家里的睡坑里;在一些贫困山区,那些学生挤在没有屋顶的教室里面上课,每逢刮风下雨,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而梁太只要见到这一幕幕贫苦的情景,就控制不住自己,平时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她,此时就会慷慨解囊资助他们。 2001年,当梁太从平湖妇联主席叶霞映那里了解到平湖有一支巾帼志愿互助队,她们专门举行各种扶贫济困、热心助学的活动,梁太就立刻被这个特殊的群体吸引了。她对叶主席说:“这样的互助队太好了,你们做的事情也正是我一直喜欢做的事情。以后你们有什么活动,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这样,梁太就成了巾帼互助队中第一名香港队员。梁太加入平湖巾帼互助队之后,每逢互助队举行各种活动,梁太总是积极报名参与,不但在资金上全力资助各种捐助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是亲自跟着互助队跑东跑西。 帮助别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2004年的1月,平湖巾帼志愿互助队得知位于粤东山区的梅州大埔县是一个全国贫困县,该县的百侯镇武塘小学76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因家庭特别贫困濒临失学,大家决定前去助学。梁太得知这个活动后,立刻在百忙之中购买了书包、学习用品,随互助队一起去大埔助学。 到了大埔县武塘小学,梁太看到,学生们为了上学,早上天没亮就走山路赶去学校,下午放学回到家里已经天黑了。她又忍不住从腰包掏出几千元钱来捐助那些学生,梁太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特别是把英语读好,以后就是你们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到我工厂来工作”。 2004年5月,梁太得知位于东江水资源保护区的龙川县鹤市镇有10多名学生濒临失学,又坐不住了。她购买了几千元的书包和学习用品,组织平湖巾帼互助队员和香港的热心人士前往龙川助学,在那里她和队员们不但捐助了那些贫困孩子,还看望了村里的孤寡老人,捐助那些没有人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或者残疾人家庭。记者在现场看到,那一次梁太和队员们掏出的现金差不多又有两三万元。 对于热心参与各种慈善活动,梁太是这么说的:“孩子读书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让孩子读上书,做一点资助我是非常愿意的。我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什么别的愿望,自己身体健康,做一点帮助别人的事情就是最有意义的了”。 梁太在河源山区为贫困孩子送书包。 本报记者卞浩澜摄 走近戴小欣 精神境界不断升华 开始的时候,戴小欣医生只是想帮叶映霞一个忙,因为巾帼志愿互助队里缺少一名医务工作者。但帮了几次之后,戴小欣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她把在互助队里的每一次行动视为自己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她说,在不断治疗那些老人和病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地被“治疗”。 戴小欣的语气总是淡淡的,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巾帼志愿互助队其他人比起来算不了什么。“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的职责,现在只不过是再牺牲点业余时间而已。” 从偶然接触到主动联络 戴小欣是平湖医院门诊部主任。1997年,巾帼互助队队长叶映霞在一次闲聊中对戴小欣说,“我们现在的服务对象有不少是老人和残疾人,活动时老感觉少了个角色,看到你了,才想到少的就是你们这些白衣天使,过来帮把手吧”。戴小欣同意了,她就这样走进了一个光荣的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你的心灵开始变得澄清安静。真的,身边的人与事物还是原来的样子,但你会发觉这个世界不同了。我在给需要的人看病,同时这些行动也在‘治疗’着我自己的思想”,戴小欣开始从心底里喜欢这“心灵的体操”了,并且像一个习惯锻炼的人一样,一次都不能中断。 随着戴小欣这个角色的固定,她的跟随者不断增加,巾帼文明医疗组在巾帼互助队这棵大树上萌芽了,成长为一根茁壮的树枝。现在,平湖医院好多的医生护士都向戴小欣提出了书面或口头的申请,但考虑到实际,戴小欣的巾帼文明医疗组人数一般固定在35人左右,她们都是医院各部门的骨干。 哪里有互助队哪里就有医疗组 7年来,巾帼互助队在哪里出现,那里就有医疗组的身影。此外,逢节假日到平湖敬老院也是她们习以为常的功课,她们有的给老人量血压、测心率、检查身体;有的给老人按摩;有的教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医疗保健操;有的和老人促膝谈心,问寒问暖。“这么多年来,戴主任可以说出我们这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我们这里谁要是走了,戴主任肯定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平湖敬老院一位老人深情地说。医疗组为这里的每一个老人都建立了病情档案,戴小欣更是用不着翻看档案了,一切线索在她的脑海中都是一清二楚的。 戴小欣照顾陈近南的故事在平湖流传甚广。陈近南是平湖大名远扬的“活雷锋”,也是一位年近九旬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几年来,戴主任带领队员定时上门为他看病、换药;陈近南老人的案头上就放着戴医生家里的电话号码。老人患的是哮喘和慢性气管炎,经常会不定时发病,电话号码放在手边,深夜有个什么情况,老人拨个电话她就会及时赶到。她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陈近南老人病逝。 类似的故事在医疗组比比皆是。在戴小欣的带动下,平湖医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戴小欣。96岁的赖明老人几次病重住院,内科黄海主任亲自为他治疗并给予细心照顾;上木古村贫困妇女蔡秀宽因病住院,妇产科护士长郑高坪和队员们不仅细心关照,还尽量为她减低医疗费用……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特意到平湖医院急诊科,看了一眼她们平常活动时背的小药箱。小药箱已经略显陈旧了,但里面的各种应急和常见药分门别类,整整齐齐。护士们告诉记者,这个小药箱,戴小欣每周都要检查一次,如果缺了什么,她会马上补齐,还会留意一下药品的有效期,如果不能用了,就会另取一盒。(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卞浩澜董谦谢隽通讯员巫梅峰) 作者:本报记者卞浩澜董谦谢隽通讯员巫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