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暴雨带来的反思:我们的交通为何如此脆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11: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刘静 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针对在“7·10”暴雨中出现的新情况,交通委正进行专题研究,对原有的预案———《北京市交通行业2004年防汛抗旱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修改,以期亡羊补牢。7月10日下午,一场暴雨突袭北京,全市多处路段发生交通拥堵,光公交车就有近百辆被淹,当天因暴雨而没能赶上火车的乘客就有4282人办理了退票和改签手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续,而被堵在路上的市民数量则无法统计。

  就在这场五年不遇的暴雨袭击北京之后第50个小时,7月12日下午,上海也遭受到一场狂风暴雨的袭击,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实际上,短短20多天来,广州、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成都等多个城市都发生了暴雨造成城市交通多处瘫痪的情况。

  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人们在“硬件”———城市建设和“软件”———应急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反思。

  重视形象工程忽视基础设施

  “7·10”暴雨暴露出北京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目前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重视形象工程,轻视基础项目,很少考虑应急设施建设。这种厚此薄彼的建设思路,使我们的许多城市缺乏应急能力。

  北京的排水系统这些年有较大的加强,但此通彼不畅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排水管网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检修维护乏力,有的新建管网达不到应有的排水标准……更有甚者,部分地区的地下排水管网竟然是解放前建造的。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和平认为,多年来,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较快,但很多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加大了排水负荷。现有的排水设施最好的也只能抵御五年一遇的洪水。一旦瞬时雨量超过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能力,就会导致道路排水不畅。

  城市雨水多了,地面透水性能却急剧降低。地表被密集的房屋覆盖,混凝土、沥青覆盖的路面面积逐年增大,目前,京城内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80%。60%至70%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使得透水、排水不好的地段积水。

  此外,暴雨还充分暴露出了北京交通网络的脆弱,直接体现为大面积的交通瘫痪。

  一些关注北京交通的专家认为,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现在拥有1456万常住人口,交通需求旺盛,而且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20万辆。由于道路交通网络太脆弱,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严重的交通拥堵,会给整个首都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还可能会给城市的防灾减灾带来负面影响。

  滞后的设计思路与滞后的管理已经拖累北京。此间评论称,北京经常是轰轰烈烈地建设一个大项目,然后制造轰轰烈烈的新拥堵。这种落后思路不仅造成平日北京的交通堵塞,更要命的是,一旦有突然的恶劣天气,这些路基本起不到分流作用。

  专家普遍认为,重要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适当控制机动车的数量。只有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交通应急措施。

  应急机制议而未决暴雨到来临危出乱

  7月10日的暴雨,让人想到了2001年12月7日北京的那场大雪。

  那次雪夜大塞车后,北京成立了雪天道路交通保障应急指挥系统。在随后的两年多,北京在降雪天气里的交通基本没发生什么大问题。去年,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城市预警系统规划小组”。

  但防得了雪,却躲不了雨,过得了冬天,却过不了夏天。其实早就有专家提出,对于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来讲,仅仅具备雪天道路保障应急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包括雪天、暴雨、大风、沙暴、浓雾、干旱、洪涝以及人为破坏等在内的城市应急系统,才能防患于未然。

  暴雨过后,人们都在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们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城市应急机制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吴正华透露:这次暴雨征兆气象部门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已经看到,当天下午3点半就发了强降水警报。警报通过电话和短信的形式发出去,但是收到的用户和服务单位非常有限,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同样,在7月12日上海的狂风暴雨中,气象部门虽然及时发布黄色预警信号,但“警报”的威力却在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层层传达中被一点点削弱,最后发挥出的预警功能几乎是所剩无几。在风雨中受伤的建筑工人曹德合就反映,“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知道会有那么大的风雨。”

  实际上在暴雨前,北京就已有防汛的各种预案,但有关专家认为这些预案存在不科学性、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机制有待改善。

  “对这种暴雨出现的各种灾情,及造成的相应后果,在我们原来的预案中都普遍估计不足。”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焦志忠透露,“原来的预案中制定的抢险措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暴雨降临时,在很多受灾地点没有及时组织足够的人力和物资抢险。在积水严重的地区没有及时启动临时排水措施。同时指挥部与前线抢险人员通讯不畅,指挥调度比较混乱。”

  中国气象局在刚刚召开的2004年汛期气象服务电视电话会上预测,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以暴雨、局部洪涝和雷击灾害为主,北方冰雹、雷雨和大风灾害较多。在城市管理应急系统薄弱的情况下,各大城市正在经受着各种灾害的考验。

  为了应对各种灾害,有关专家普遍认为:现在必须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必须健全社会动员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起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各种灾害。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社会公众及时得到灾害警示,增加自我保护能力。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