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淮安农业产业化开发亮点纷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13:54 扬子晚报

  淮安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牛鼻子”,一大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不但形成了奶业、蔬菜、禽类、粮油业、水产业等各种优势产业,提高了市场开拓的竞争力,与龙头企业紧密挂钩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高收益。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淮安人带着自己的农产品分散经营,难成气候。近年来,他们通过鼓励创业、企业技改、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到今年上半年,全市 用于各类龙头加工项目的开发资金达2亿多元,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0个,30户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8.6亿元、利税1.6亿元。

  龙头企业的涌现,壮大了农业优势产业。淮安在农业产业化开发过程中,遍布全市直接与龙头企业或龙头项目互惠互赢的种植、养殖基地就有近300个,总面积281.6万亩,其普遍形式为“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以稻米产业而言,淮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稻米之乡,但长期以来,产地零乱、管理粗放、加工能力有限,导致生产难上规模、好米难卖好价。如今,全市80多万亩经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全部实行定单农业。每公斤大米要多卖1.53元左右。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种植积极性倍增。淮阴凌桥米业公司、淮安神农米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每家都有10万亩左右的大型基地。涟水县东郊是有名的盐碱滩,民谣唱道:“白天刮盐,晚上炼卤,何时翻身,神仙难估。”经过产业化开发,过去让人苦不堪言的荒地成了富裕农民的“黄金带”。1万多亩的浅水藕种植区已经成为富裕6000多户农民的特色农产品,不仅鲜藕俏销,还引来了藕汁加工、荷叶袋泡茶等项目。

  龙头企业破解了农民的卖难,为增收拓展了空间。洪泽县去年四季鹅养殖超过了1000万只,并以年增100万只的速度发展。这得益于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开发龙头企业———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的强力带动。过去由于没有龙头加工企业,小贩子几天不来,养鹅人就要发愁,“他们说几块就几块,价钱掌握在他们手上”,本该蓬勃兴旺的养鹅业始终兴旺不起来。目前,仅这一家龙头企业年消化四季鹅就达150万只,鹅农们的腰挺直了。盱眙县在产业化开发中,以省级科研单位为依托,建立大葱、毛豆、西瓜三个龙头项目,近百个农民经纪人逐渐构建起营销网络,组建了三个新品种生产合作社,先后引进了“台湾292”、“日本青”等毛豆新品种;“双色冰激凌”、“黑美人”等新品西瓜以及山东大葱新品种。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00元以上。楚州区席桥乡农民马玉堂,以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胆跨区域承包了97亩菜地,每年收入都在20万元上下。

  龙头产业还培植出了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楚州区境内的天康食品有限公司,14条加工苞菜、辣椒等蔬菜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这个与席桥、宋集等乡镇1万多亩蔬菜基地紧密联系的加工厂,生产的60多种蔬菜制品全部出口欧盟。目前,全市291种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中,60%%以上成了名牌产品。(庚南葛和新蔡志明)

  7月17日,毕业生离校之后没几天,镇江市2004年夏季毕业生暨人才交流大会在酷暑中举办。会上反映出的人才供需对接难问题,引起了有关人士对就业培训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承担的话题。

  早晨8点不到,就有一两千人候在镇江体育馆门口等待入场;开场后半个小时,场内已被挤得水泄不通;到上午10点时进场人数已达到1万。与求职者的热情相比,招聘单位的需求也相当旺盛,现场只能容纳的146个摊位,10天前就被预订一空,而想要进场招聘的单位超过了180家,有关部门为此开通了为期一个月的网上招聘市场。包括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在内的进场招聘单位投放的岗位数也多达3700个以上,尤其是汽车、房地产、电子等板块更是成群结队,分别有十几、二三十家企业进场。

  但据记者现场观察,供需现场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一次招聘150人的当地知名企业金东纸业,两个摊位前始终围满了数十位应聘者,不得已临时在场外又辟两个摊位,依然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而有些单位的摊位前却一直少有人停留;同样,需要工作经验的“高门槛”岗位也应者寥寥。

  尽管上午场临近结束的11点半左右,已有790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但有关人士不无忧虑地说,人才市场上还是“一边倒”,达成意向的招聘岗位至少已出现了“两人争一岗”的格局,而另外一些岗位其实远没吃饱。

  镇江市人才市场的同志告诉记者,招聘单位与求职人员的对接难,其实已存在了一段时间。今年镇江有1.5万名本地籍毕业生,仍未定下工作单位的大约有六七千人,今天进场应聘的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本地及附近的毕业生。应聘难、招聘也难的状况,一方面表明学生的就业观念仍没完全转变,择业定位还需调整;另一方面,也是最直接的,企业需要招之即来、来之就能战的人才,而大学生刚刚毕业缺的就是实践经验这一块。

  在招聘现场,一家用人单位的同志说,这一症结说到底是学生从毕业到胜任工作之间的培训成本究竟应该由谁付的问题。企业认为这是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的事情;而学生及家长则觉得,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整个培训已经完成,如果再要进行就业培训投资真是勉为其难,何况本该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现在也已转嫁到学生自己去完成。而社会的培训,目前大多针对下岗职工,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为此有关人士认为,解决人才供需的对接难,首先必须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对接难,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的成本究竟应该由谁来付,已到了需要引起各方注意的时候了。

  顾新东朱建忠司马杰

  题图:9点不到,镇江毕业生交流会的会场已涌入好几千人。

  顾新东摄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