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防灾堵漏能否官员问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6:5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我国多数城市防灾功能呈“老、疲、病”三态,有些地方领导则醉心于“形象工程”

  核心提示

  7月10日一场暴雨,使得北京市交通严重受阻,部分立交桥下因大量积水造成交通瘫痪。两年前,北京因一场雪变成“世界最大的停车场”还让人记忆犹新……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近年来,一次灾害,甚至够不上灾害的天气突变,就导致某座现代化大都市部分功能瘫痪、生命财产损失惨重的案例屡见不鲜。专家认为,造成城市防灾功能脆弱的原因有:各地城市规划执行多不到位;城市防灾效果没有硬的考核指标;城市规划不列入地方领导政绩,对规划中的防灾漏洞也缺乏追究机制。

  城市功能显出老态、疲态、病态

  针对几天前的暴雨淹城,北京市政有关负责人指出,北京排水设施不完善,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排水管网很多都是解放前设计的,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较低。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排水量已远远超过管线的原有设计能力。

  也许这位负责人没有意识到,他的这段反思触及了一个远超出排水和北京范围的关键问题———防灾减灾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能力,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许多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有些城市人口增加了上百倍。相形之下,城市自身功能却显出了种种老态、疲态、病态。

  多数城市“生命线”并不可靠

  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工程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系统”,是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瘫痪。但现状是,多数城市的“生命线”缺乏自我保障能力。

  北京地下主干线有上水、下水、煤气、天然气、电力、热力、电讯七大类的十几种管网,累计超过万公里,由于年久失修及信息不灵,近30年来酿成一系列事故,如地铁或其他基建施工切断电缆影响有关地区供电,工地钻探弄断电话线,地下水管爆裂造成数百户居民遭受水害。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国伍教授说,以其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多数城市连“健康”都算不上,更不要说防灾了。

  有必要对城市规划思想检讨

  真正可怕的不是某一种危机,而是大小危机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仅仅指责现代城市欠缺某项防灾功能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城市规划思想进行整体检讨。

  4月15日发生的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造成9人死亡,其余15万人得到了快速转移,有人说这是个成绩。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却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重庆主城的7个区有危险品化工企业69家,它们与数百万市民朝夕相伴,城市规划的这一严重缺陷是酿成灾害的根本原因。

  亟需一部综合减灾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所长谢映霞说,在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偏重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往往忽略了防灾功能。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大片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一旦发生灾害,这些“现代文明的标志”很可能瞬间变成人类生命的杀手。

  她指出,我国法律虽然规定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防灾因素,但各地的执行多不到位,因为对城市防灾效果没有硬的考核指标,不列入地方领导政绩,对规划中的防灾漏洞也缺乏追究机制。有些地方领导醉心于人人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轻视那些真正能够提高城市功能的建设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一般都在地下,投入大,运营费用高,一般人看不见。

  在国内,到目前尚缺乏最高层次的国家减灾基本法,在城市层面也缺少城市防灾法。在论述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建设时,有专家概括了两句话:“硬件不硬,软件太软。”专家认为,我国亟需一部综合减灾法来应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发生。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如遇暴雨武汉也会淹水

  武汉是个大城市,人口有近800多万,近几年城市规模发展也较快,虽无大雨之患,但渍水却仍然严重。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说,武汉市有一套排水预警机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渍水,只能通过救护人员及时施救、交管人员快速作业来维持较好的秩序,从而减少伤亡,减轻灾害程度”。

  这位负责人也承认,虽有应急预案,但总体上抵御暴雨能力不强。如果遇上比较大的雨,和北京、上海一样,武汉同样会淹水。原因有4个:1.排水标准太低;2.老城区管网老化;3.新增城区吸水能力差;4.六片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武辰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