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宜城经验:以文“化”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7:36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孔奇志 通讯员李云飞
放暑假的孩子们在小河镇荣河村“文化中心户”龚大德家借阅图书。
  有关部门纷纷援手,增强文化中心户的“造血”功能。图为襄樊市公路局援建的“小康文明户”。湖北日报记者孔奇志通讯员李云飞摄

  为解决农民求知求乐无场所、发家致富无门路、闯荡市场无信息的难题,宜城市在村、组一级实施以“文化中心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以文‘化’人”工程,把先进文化“种”在农民身边。

  一

  李文,19岁,家住宜城郑集镇皇城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帮爸妈干农活。最近,她有事没事总爱往隔壁的张伯伯家跑,不冲别的,就冲着张伯伯家数千册的图书。

  张伯伯叫张明德,开了家小商店,两年前被襄樊市政府和宜城市政府选定为皇城村的“文化中心户”,通过宜城市宣传、文化、科技部门捐赠,以及自己掏钱,他家有了大量文学书籍以及有关种植、养殖等内容的科技图书,并订购了多种报纸、杂志,每天来借书、读书、娱乐的农民络绎不绝。

  比张明德规模更大的是小河镇石灰村郭永平家的“文化中心户”。新建成的三层楼房,郭永平把一楼、二楼都腾了出来。一楼是商店、书屋,二楼是阅览室,有《农民文摘》、《农田鼠害防治技术》、《综合法律知识100问》等书籍,总数超过一万册。郭永平既卖书,也以2角钱一天的价格出租书,还在家里置办了桌椅及老花眼镜,供当地村民免费来读书。

  为了支持郭永平的工作,宜城市国税局、残联、科协纷纷捐书,襄樊五中一次性送来了近千册图书,新华书店也给他“铺底”5000元图书,与他合作,建立“新华驿站”,成为新华书店在当地的代销点。

  市委宣传部送来了彩电,郭永平自己掏钱买了一台VCD机,放在一楼大厅,专放科技录像片及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教育片。有电的时候,村民们在他这看看录像,学点农业科技知识,遇上停电,就翻翻书,拉拉家常,小屋成了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中心。

  二

  像郭永平、张明德这样的“文化中心户”,在宜城市共有1000户左右。

  宜城市委宣传部史发翠告诉记者,创建“文化中心户”的目的是为了以文“化”人,通过在农民身边创建零距离的文化场所,解决农民求知求乐无场所、发家致富无门路、闯荡市场无信息的难题。

  这是一个“种”文化的过程,要让“树苗”茁壮成长,基坑至关重要。

  一开始,有人提出在村委会建学习室,可这些年村集体负债累累,很多村委会的房子早变现了!有人提出放在村干部家,遭到村民反对。

  经过反复调研,该市决定利用村民现成的房屋,选择居住在农户相对集中、交通和通讯比较便利的中心地带、且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农户作为“文化中心户”。

  在筛选“文化中心户”时,宜城市严格把握三大基本标准,即遵纪守法、履行义务、勤劳致富,要求“文化中心户”必须房屋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有3种以上娱乐设施设备(如电视、音响、书柜、羽毛球、象棋等)。

  为保证“文化树苗”长在有水有肥的土壤中,宜城市采取产权明晰的“1+1”模式,要求一个“文化中心户”必须依托一个经营实体(如商店),以商养文,以文活商,文商互补。

  该市还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建、市场运作、部门支援”的办法,给“文化中心户”施肥、加水。为此,市农业局在“文化中心户”中选建一批科技连锁店;市邮政局请“文化中心户”代收代转报刊、邮件和邮政业务;“燕京”啤酒襄樊公司设立啤酒代销点,新华书店设立“新华驿站”连锁店,实行啤酒、图书代销,利润分成……“我们不能要求‘文化中心户’纯粹公益奉献,必须给这些经营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以商养文,以文活商,文商互补,‘文化中心户’才能长久地办下去!”史发翠感慨地说道。

  三

  随着千个“文化中心户”在农村的出现,宜城市的农民悄然发生着变化:抹牌赌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信迷信的人少了,交流种植、养殖科技的人多了;争嘴吵架的人少了,尽孝睦邻的人多了……

  皇城村二组农民张富成,家里有两个孩子读书,经济非常困难,可他还喜欢打打牌,参与赌博,妻子常为此和他闹矛盾。有一次,他到张明德家串门时,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关于科学养鸡的书,当即爱不释手。回到家,他与妻子一商量,购买了500只小鸡,运用大棚养殖,从此痛改前非,很快发家致富了。

  孔湾镇28岁的青年农民李红兵,从1997年开始养甲鱼,可产量、收入一直不高。“文化中心户”程德安给他推荐了一本甲鱼养殖图书,对照书上讲的要点,李红兵苦苦揣摩,终于弄清楚了症结所在。在科技书的指导下,他投资2万元,将甲鱼养殖池扩大一倍,利用温棚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与此同时,他将鲶鱼、鲫鱼、甲鱼混养,每年光饲料费就节省了3000元。在他的启发下,村民们纷纷来到程德安家,查阅资料,讨论种植、养殖和加工经验,交流市场信息。

  年轻人在“文化中心户”学技术,老年人和小孩子则喜欢看故事书,听戏剧唱段。在郭永平家,记者看到,70岁的刘奶奶也办了一张借阅登记卡,从3月12日至4月26日,她借了25盘戏剧唱碟,全是《三子争父》、《包青天》、《犟媳妇》等戏剧。而持95号卡的冯勤娃,这些天借的多是卡通图书,原来她9岁的儿子放暑假了,这是借给她儿子看的。“没有‘文化中心户’之前,想看书就得到镇上去租或买,既没时间也没那多钱。”李文说:“张伯伯很随和,总是说,乡里乡亲的,收什么租金啊?只要记得还回来就行了!这可便宜了我,有事没事总爱往他家跑,总希望能淘到一些新书。”

  据悉,襄樊市现在约有一半的村子都建起了类似的“书吧”,只是各自的名称不同,如谷城县农民办起了“农村读者俱乐部”,南漳县办起了“文化科技屋”,老河口市农民办起了“农村文化科技大院”等等。

  不管名称如何,记者知道,这都是种在农民身边的一棵棵“文化树”,正潜移默化地影响、荫护着为改变命运而不懈努力的千百万村民……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