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富了西藏农牧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3:11 中国青年报 | |||||||||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周年,也是江孜人民抗英100周年,明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为让读者更多的了解西藏,了解藏区,本报特派记者深入藏区,以全面报道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和藏区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本报拉萨7月19日电
“曾经长期生活在封闭落后农牧区的西藏农牧民已经转变观念,新兴的旅游业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创办家庭旅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文佩今天对记者说。 这些年,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据介绍,去年到西藏的游客达到了61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就有134万人。帐篷休闲、林卡度假、农家乐餐饮、骑乘骡马是中外游客到西藏体验农牧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农牧民们也因地制宜开办农牧民家庭旅馆,开发、设计具有藏族民间特色旅游纪念品。据了解,到2003年底,西藏全区7地(市)有2870户农牧民参与了当地的旅游经营,总收入达3121.2万元,人均旅游收入2595.4元。 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康沙村,是位于西藏“神山”、“圣湖”景区的一个牧业村。全村705人,过去一直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没有摆脱贫困。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村民们开始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出租牦牛、马匹和出售土特产品。短短一年该村人均增收1135元,比单纯的牧业收入高出了两倍。 仁增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的农民。闻名中外的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就坐落在桑耶村。去年年初在当地有关部门帮助下,仁增家建起了“哈布日旅馆”,不到一年就收入了3万余元。之后,他又经营起收购陶器、敏竹林藏香、扎囊氆氇等特色旅游产品和牛奶、酥油、藏鸡、藏猪肉等农副产品。 目前,在山南地区的12个县中,有7个县开展起乡村旅游服务,参与旅游服务农牧民达350多户、1000多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依托珠峰旅游景区,农牧民们为旅游者、登山队服务,年收入117万元,相当于该县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多。拉萨市娘热乡46户农民还自发组织民间艺术团参与旅游演出,去年仅演出收入平均每户就有近6000元。 旅游业的兴起,也给农牧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从白天当衣晚上当被的羊皮袄到讲究四季着装,从单一口粮糌粑到白花花的米饭馒头,从帐篷、低矮的土坯房到舒适型楼房,从毛驴板车到汽车、拖拉机,旅游区的农牧民的衣食住行都在迅速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