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尝试新思维——让“铁牛”兼防血吸虫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7:09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记者姜平 省电视台记者姜晋明 通讯员刘烈辉 来自现场会上的心声 14日,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在公安县召开。会议期间,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组织了省内外50多台套农机具,在该县麻豪口镇新华村进行水稻生产从耕整、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
有500多户人家的新华村以水稻种植为主。由于村民还不太富裕,田里的大部分农活目前靠的主要是人和牛的劳作。因此,农机演示会很受欢迎,村民们一大早就等候在现场。 望着稻田里忙碌的各式“铁牛”,记者按照固有的思维,与村民们聊起农机化。不料一开口,饱受血吸虫之害的村民们“额外”地在农机的话题上加上了血防。 新华村的村干部石向前说,前两年,粮食不好卖,村民大多买不起农机。他家种了20亩田,只是收割时才请机械帮忙。新华村属血吸虫疫区,村民常年田里水里,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人感染血吸虫病,他本人也是患者。像新华村这样的疫区百姓最渴望实现机械化。 石向前介绍,新华村周边沟渠众多,这些地方是钉螺喜欢的栖身之地,耕牛一旦被感染,会将黏附在其身上的钉螺带到稻田、水沟等人常到之处,导致人、牛交叉感染。一头血吸虫病牛的粪便所携带尾蚴相当于50个血吸虫病人粪便中所携带的数量,简直就像一台血吸虫病的传播机。所以,对疫区农民来说,让铁牛替代耕牛下田真的很重要。 村民刘满说:防治血吸虫,在病人、病牛身上都要花钱,买农机也要花钱,政府怎么就不把这两件事打捆起来办呢?刚才在现场会上听到国家农业部奖励我省46名“种粮大户”每人5000元农机购置补贴,省里能不能对疫区农民有类似倾斜政策? 村民陈老汉问:记者同志能不能反映一下这个情况?我们是既想防治病更想致富啊。 村民们的话提醒记者对公安县的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公安县有钉螺面积7.38万亩,血吸虫患者4.7万人;全县现有耕牛1.5万头,其中已经感染血吸虫的有1500余头。该县农机办的同志告诉记者,对于地处四湖地区的公安县来说,新华村村民的这些心声是具有普遍性的。 看看“以机代牛”的专项调查 与新华村村民的心思不谋而合的是武汉市血吸虫疫区的农民。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农机化服务总站对武汉市血吸虫疫区实现机械耕作的可行性进行了专项调查,结论是:“以机代牛”是疫区农民的期盼,也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 这项专项调查报告从农机现有装备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农户购机经济承受能力、农民需求等四个方面,对该市疫区实现“以机代牛”的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 调查组走访了20个乡镇(农场)、45个村、近百户农民,所到之处的群众都希望让“铁牛”既帮忙致富又帮忙防治血吸虫病。因为农机化的作用已是日益提高,如耕整,请人带牛耕整一亩地需要50元,机械操作只需25元;手扶式机插一小时达3亩田,花费45元,人工一天插不完一亩田,而且花费70元。人力、时间都节省,关键还可避免人和牛多下田。 武汉市血吸虫主要集中在蔡甸、汉南等7个区,涉及29个乡镇(农场)96.4万亩农田。目前,疫区耕整、收割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5%和30%,牛耕作业量只占总作业量的45%,随着农机化进程,耕牛被替代的条件日渐成熟。农户购机经济承受能力是很关键的要素,被调查疫区农民2003年人均纯收入3310元,略低于武汉市农民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但高出远郊农民。如果农户将耕牛卖掉,加上政府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一般农户基本具备经济承受能力。 当然,这份报告指出,“以机代牛”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需要科学规划,尤其是如何集中财力,捆绑使用资金,达到集合效应等。 能否快点尝试新思维 采访中,有人士指出,让“铁牛”既帮忙致富又帮忙防治病,看似自然而然,但具体到工作中则不太简单,需要新思维。 因为,无论对于血防主管部门还是对于农机主管部门,过去都是按各自的思路安排工作,资金使用也来源于各自的渠道,如果要统筹起来,首先需要政府从宏观上予以整体把握;其次,全省各地农机发展水平不平衡,血防任务轻重不平衡,这需要科学分析和规划。 省农机办的同志说,由于部门管理和部门职责的限制,过去当然没把血防纳入农机化发展的工作中。像这次会上,总结农机化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作的六大推进作用中,也没涉及血防。 同样,记者查看今年5月底我省血防办向国家卫生部的一份汇报材料,其间虽谈及省直11部门在江陵县等3县11个重疫区村举办血防联系点的情况,包括各联系厅局投入266万元资金,实施沟渠硬化、平整土地、改水改厕、兴林抑螺等,但具体也不见“农机”事宜。 不过,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上,已经有“以机代牛”改变传统耕作防治血吸虫病的指示精神。 公安县农机办的干部侯平荣说,作为在疫区搞农机工作的同志,我们肯定是希望综合兼治的,这可以起到一举几得之效,真正造福疫区农民。 眼下的问题是,实际工作中能否快点尝试这样的新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