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私盐为何屡禁不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3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在福建一些地方,私盐贩卖近来有愈演愈烈之势。福建省目前还存在着许多该废转的无“三证”的小盐田,这些小盐田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低劣。私盐贩子将这些劣质盐,以低廉的价格销往各地农村,作为食用盐和果品、蔬菜加工用盐,走私行为越来越猖獗。除了小盐田生产的劣质盐外,定点生产盐场的盐被盗现象也时有发生。无证小盐田生产的劣质盐和假冒商标盐进入食盐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查获私盐触目惊心 据介绍,去年5月在厦门市翔安区成立的福建省盐务局盐政缉查二大队一年多来,缴获贩运私盐的小货车、面包车等各类车辆五六十辆,私盐近千吨。漳州盐务局盐政缉查队去年查获的盐业违法案件708件,查获各类非法盐产品2400吨,罚没款201万多元。泉州盐务局今年上半年整治盐业市场,出动人员1770次、6412人次,检查市场744个、厂家863家,查处举报案件104个,查获各类盐产品494.62吨、各类机动车101辆、制假窝点9个,查处涉盐案435起,罚没款61.56万元,强制执行2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案件6起(其中刑拘5起),检查嫌疑火车皮2个,废转盐田115亩。 据群众反映,莆田一些私盐贩子用肩挑贩卖,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分销。据有关人员估计,被查获私盐仅为走私的一部分,每年贩卖的私盐上万吨,国家、地方财税收入减少数百万元。近来,被媒体曝光的贩卖私盐案件明显增多,便是例证。 私盐贩卖为何猖獗? 有利可图是私盐贩卖猖獗的主要原因。据悉,福建沿海地区一级自然盐出场价每吨250元。经过精制盐厂的加工加碘、包装,盐业公司购进价每吨1053元,批发价每吨1592.92元(包括配送费),增值税78.45元,地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地方附加税)56.05元,市场小包装自然盐400克每包零售价1元,每吨2500元,日晒盐500克每包0.9元,每吨1800元。盐的收购价(盐场出场价)只有市场销售价的10%左右。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盐贩铤而走险,这是造成私盐猖獗的原因之一。 无证经营的小盐田之所以禁而不止,也是受到利益驱动的结果。福建沿海一带的小盐田,多属村集体所有。村里将小盐田承包给村民,每年收取的管理费成为村集体收入的来源。因此,一些地方对私盐生产有形无形地进行“保护”,使得盐政执法很难进入源头,造成盐政部门废转“三无”盐田困难重重。今年6月初,闽南地区盐政人员在下都村缉查私盐时,遭到围攻、谩骂、殴打,盐政人员的通讯器材被抢。盐政人员说,眼看私盐泛滥,却只能“望小盐田而兴叹”。 从源头上治理私盐 私盐流入销售市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据盐政人员介绍,闽南有些地方小盐田与石材粉尘混在一起,有些“三无”小盐田的卤水与污水混在一起,生产出来的盐,当地人都不敢吃,而私盐贩子就把这种劣质盐远销到农村市场。 劣质盐流入市场,面广而又分散,单靠盐政执法人员查处十分困难,要有工商、公安、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才能奏效。 由于私盐猖獗,偷盗盐现象时有发生,给原本十分困难的定点生产制盐企业雪上加霜。据了解,盐的出场价低,流通环节获利大,造成产盐不如卖盐。盐业职工一年收入2000多元,大大低于当地其他行业职工的平均水平,多数盐场职工生活处于温饱线上,有的盐工甚至成为特困户。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要遏制私盐贩卖的猖獗势头,首先应当调整盐业内部产销分配比例,适当提高原盐的收购价,减少流通环节费用,使负债经营的产盐企业摆脱亏损经营的困境,让数以万计诚实劳动的盐业职工走出贫困;其次要扶持国有、乡镇集体有证的定点盐场的生产,如山腰、埕边等优质食用盐的生产;还要彻底治理无“三证”的小盐田,从源头把那些该废转的小盐田坚决废转,堵住劣质私盐的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