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为何出现“工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0:2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闽南地区招工难,特别是非公企业密集的泉州一带,许多企业都挂出了“紧急招工”的大红条幅。众多工厂设点招工,可谓招工的比找工作的还多。统计数字表明,仅泉州私营企业的用工缺口就大约在20万人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地区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迅猛发展,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数万家,吸引了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泉州,一方面是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工作,一方
工资过低还被拖欠 泉州最低工资标准每月350元,有些非公企业、私营企业老板却以计件工资为由,超时劳动不发加班工资,克扣工人的劳动报酬。 当地媒体报道,晋江陈埭镇江头村有家制鞋厂,因劳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许多工人受不了而离厂。这个前几年有员工近千人的企业,如今只剩下百人左右。又如,市区一家包袋厂,有上百名员工,该厂超时劳动,不给工人加班工资,每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而且已拖欠了3个多月,共欠工人工资20多万元。 据有关部门介绍,有家私营制鞋企业的员工,一天劳动12小时,又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一月工资六七百元。假如按有关劳动法规计算,工人每月应得工资1000多元,老板克扣工人应得劳动报酬50%以上。 健康安全无保证 近几年来,泉州制鞋业和树脂工艺行业发展快,但制鞋业和树脂工艺行业使用的含“三苯”天乃水和粘胶剂等化合物污染严重,毒害工人,尽管泉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曾三番五次对制鞋业“三苯”污染进行整治,但2000年以来,该市仍发现苯中毒42例。 有些制鞋厂工人苯中毒,老板拒付医药费。惠安县百崎明仕达鞋厂女工郭婉玲,老板安排她做鞋底工作,接触含有“三苯”化合物天乃水,因没有劳动保护措施且每天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重度苯中毒,生命垂危,老板却拒付医药费。无奈的郭婉玲把老板告上法庭,初审和终审郭婉玲都胜诉,法律已生效,但老板郭伟明至今尚不全部执行(支付医疗费用)。 在数以万计的非公企业中,有些中小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有订单时拼命加班加点,工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丰泽清源后茂工业区某工艺品公司,生产工人每天工作长达12个小时。4月中旬该公司从重庆招来70多名工人,到5月下旬只剩下10多名。 老板无视法律法规 某些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和有关地方政府的法规时大打折扣,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劳资纠纷。 “什么时候签劳动合同?”一家鞋厂新进厂的工人问老板。“签合同?”老板很果断地回答:“不用签,我们这儿从不签合同。”老板给这位新工人办了一个餐卡,说:“每个月扣150元。”工人问:“我不办卡去厂外吃快餐,也要扣钱吗?”“你吃得扣,不吃也得扣,这是规定!”这就是老板给予的解释。 市区一家树脂工艺品公司的工人“小贵州”气愤地说:“公司车间规定,上班时不能讲话,否则一次扣罚10元。我早就不想干了!”但5月份干了半个月,“小贵州”还拿不到钱。没钱回不了家,也没法外出。 何以留住务工者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泉州的一些企业经营者能够善待外来打工者,认真执行市政府出台的《泉州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暂行规定》,把打工者当成是企业的财富。这些企业的职工稳定率都在90%以上,从来不缺工。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记者表示,企业应多些人道主义,多从工人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政策。只有营造良好的打工环境,才可以吸引工人,留住工人。有关部门人士认为:创造尊重打工者的氛围,建立让打工者劳有所得的机制,鼓励打工者学有所成,掌握技能,这样,就能实现劳资“双赢”,就不愁招工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