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务公车货币化改革玩猫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5:35 东南快报 | |||||||||
威海市级机关全面推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自7月份起,车改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级别每月领取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报道称,实行这一改革之后,威海市级机关的公车费用支出将比车改前节约41%。(《中国青年报》7月19日) “公务车使用中,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见6月17日《中国青年报》)。”已为公众所认同,并成为一种“潜规
41%与67%相比较,显然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数字差距起码表明,这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照顾了私利,将其原由公车使用中形成的“公车私用”时消耗费用的一部分,现在“合理”地转付给了个人,这也就间接等于承认了以往的“公车私用”的“潜规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这同时还意味着威海市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后,财政发放给车改单位工作人员的交通补贴,要大于这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将要发生的交通费用,使交通补贴中的一部分,无形中成为有权利获得交通补贴者的私人福利。从这一点上说,就不能因为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后,私人占用公共财产数额较以往的公车使用方式中少,就认为改革是成功的,其实这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之间的区别。 从公共决策的制定角度而言,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一个利益问题。如果不和政府改革的框架联系起来,单纯搞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没有实际意义。而仅从公务车使用的问题上看,这是我国特有的家计财政和国家财政不分的体现,现在的国家财政问题,不在于缺钱,而在于缺规则、缺法律。从预算开始,就没有细化,没有把人头费、车辆费在预算上搞清楚。政府每年向人大提供的预算数字,很多都是粗化数字,没有细化。而类似公务用车这种职务消费在本质上是家计财政,需要细化。改革目的,就是要使公务人员个人消费必须彻底跟公共开支分开。公务用车改革也必须从此入手。声音 从威海市这次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具体做法来看,还明显存在着一个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公务用车的数量却并不必然与行政级别成正比,而货币化改革之后,却是按照行政级别来确定公务用车补贴标准的,级别越高补贴越多,此种做法有失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