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发现小“九十九间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08:48 南京晨报

  九十九间半是一个特有的称谓,它是百姓对一些官宦、豪富们的规模较大的住宅的一种俗称。俗称的由来,据说是在古代,除皇宫、官府、寺庙以外,不允许私人住宅超过一百间。所以无论再大的官、再富的商人,最多也只能建九十九间半的住宅。 在近期的普查中,钓鱼台83号、85号、87号、钓鱼台九三巷1号都被列入有保留价值的古民居之中。近日,经其后代多方查证,发现它是一处南京现存的极具典型性的、保留最完整的清代账房民居,是当时此地有名的清代“德裕堂吴悦来缎号”(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经营公司)的所在地。它的规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模比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稍小一些,但是也很具典型价值,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小型的九十九间半。

  小99间半占地1600平方米

  位于钓鱼台的这个四处门牌的古宅,解放前原是一处大宅子,占地共有1600平方米左右。它的现存建筑的规模是三路四进。其中,85号为正宅,85号的大厅就是原来账房做生意的地方。大厅分前厅和后厅。据吴家后人介绍,前厅是进行一般交易的地方,只有贵客,才可以进入后厅谈事情。在83号,还有两间书房:外书房和内书房。据说外书房是男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内书房是女孩子们读书的地方。钓鱼台九三巷1号原是后院一个大花园。吴家一位年纪最大的后人回忆道,她小的时候,这个花园非常漂亮,有池塘和假山,还有一个玻璃的花房。玻璃在当时很贵,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其他地方,如祖宗祠堂、工人区、伙房、厕所,在现在的院落格局里还非常清楚。

  建筑群古色古香让人惊叹

  除了在院落里有一些临时建筑搭建以外,这处古宅保留得相当完整。走进83号的大厅里,扑面而来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大厅两边威武地竖立着两根红漆的大柱子,门、窗上精巧的木雕清晰可见。抬起头来,屋顶上青色的弯砖色泽清新,砖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屋顶下结实的木质的轩,一百多年来坚固地支撑着这个古老的建筑。整个结构损坏程度很轻,在钓鱼台九三巷一处房屋的墙壁上,还有一处半米见方的大大的“福”字砖雕。在87号的屏门上,还保留着一副翁同的对联:“紫芝朱草寿考宜家,和壁隋珠辉光照国”。吴家的一个后代吴禄生先生在自己的客厅里挂满了文人字画,再加上仿古的家具,使得这处古宅更具历史风味。

  一副对联推断老屋超过150岁

  这所保存完好的古宅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没有人知道,它至今是一个谜。吴家的后人和专家曾经试图在相关史料中查找它的历史年代,但是一无所获。但是,至少有一个物证可以推断它的最短的年代,那就是曾经挂在85号大厅楹柱上的一副何绍基的抱柱联。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的吴小铁先生说,由于何绍基是道光年间的,所以该建筑的年代至少在道光年间以前就有了,据此推断,它至少有150年以上的历史。

  曾经是声名远扬的“缎子”铺

  据吴家的后代介绍,他们小时候从祖辈的口中听过许多关于“德裕堂吴悦来缎号”的生意上的事情。吴禄生先生的祖爷爷叫吴斗恒,出生于1841年。在吴斗恒出生前的道光年间,吴家就在中国惟一的通商口岸———广州,开设了分号,开始向海外运输丝缎制品。当时“吴悦来缎号”的贸易在国内就声名远扬。吴斗恒接手吴家的生意后,“吴悦来缎号”的生意达到了一个高峰。根据吴家保留的1842年沙俄生产的香烟盒子推断,吴斗恒甚至把贸易扩大到沙俄。当时为保证绸缎的质量,账房还专门刻制了缎子的质量合格章。此章现在仍被吴斗恒的曾孙子们保留着。他们还保留着许多祖宗的遗物,有英国商人赠送的营造五斗柜、锁具、银质解毒汤匙。他们说,小时候家里有很多清代的东西,都在文革时被毁掉了。

  南京账房建筑比通常99间半小一些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的吴小铁先生认为,民间俗称的九十九间半的规模应该有三路,进数在五进以上,面积在两三千个平方以上。而对于这处古宅现存的建筑群来说,它的规模是三路四进,比南京其他的九十九间半的规模稍微小了一些。对于当时的民居来说,它只能是中上等的规模。但是南京现存的较具规模的民居已经很少了,这样规模的民居也很难得了。据吴家后人说,他们祖上的房产在来凤街32号还有一大处宅院,规模比钓鱼台这处还大。但是,这处宅子在1993年拆迁了。从民国到1993年4月,来凤街32号的产权归吴斗恒的孙子吴名奎所有。吴家后人认为自己祖上的这处钓鱼台的古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九十九间半。

  专家认定是南京保存最好的古账房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的吴小铁先生介绍,这是一处难得的、十分典型的、具有保留价值的账房建筑。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南京丝织业这个有代表性行业的遗迹。1987年南京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普查出了三处典型的账房建筑,但是现在其他两处都不存在了,所以保留好这一处账房建筑非常必要。这处建筑的风格是典型的清代风格:青砖、小瓦、马头墙,年代久远。由于南京现存的200年以上历史的民居几乎没有,所以这处年代150年以上的建筑也具有历史价值。

  作者:刘霞

  (来源:南京晨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