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晋江高分考生落榜 高分保护政策不管用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10:58 东南早报
养正中学校门外,意外的没有如往年一般贴出录取名校的具体情况

  考662分的学生要复读

  记者谢伟端颜鹏实习记者兰伯乐林开平文/图

  编前:今年晋江市养正中学高分学生在整个泉州地区首屈一指。总分上600分的同学达到80多名。据了解,这些同学大多数填报清华、北大。如今,清华、北大招生工作已陆续完毕,这些同学是否如愿?昨日,记者获悉,这些高分的同学除了苏捷斯如愿进入北大外,其他学生都未能如愿。他们大多数将选择复读,也有小部分将可能极不情愿地被招收入本二批院校———

  记者7月20日来到晋江安海,一一走访这些高分“失学”考生。据了解,这些学生本一批第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第二志愿填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航、厦门大学等。学校和学生都认为,清华、北大没被录取,根据高分保护政策,他们填报浙大、南开大学、厦大等院校的第二志愿将自动成为第一志愿,可今年的事实是,浙大、厦大等高校宁愿录取上了本一批线而分数较低的学生,也不会屈尊去考虑第二志愿才填报他们学校的学生。

  残酷现实前十名只1人被本一批录取

  本一批的录取工作已经在几天前尘埃落定。日前,晋江市民周先生向早报热线反映,今年养正中学高考成绩很不错,但理科前十名当中,6个人报了清华,4个人报了北大,结果只有一个人被北大录取,其他人全部被刷下来。由于填报志愿的问题,他们被清华、北大刷下来后,本一批其他院校都没录取这些学生。

  20日,记者来到养正中学。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如果是在往年的这段时间,清华、北大录取结束后,养正中学及清华、北大的养正中学校友会都会在电视台点歌,祝贺新一批进入这两所高校的新同学。但今年很奇怪,到了现在,却还未见有人点歌。

  养正中学校门外,只贴出了今年的所有总分在600分以上的考生名单,而意外的没有如往年一般贴出录取名校的具体情况。该校校长见到记者时,一脸沮丧的神情,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并且连声道歉地说:“我今天的心情非常不好,跟你们谈不来,再说这中间的细节、录取的结果我说不清楚。我叫书记来跟你们谈。”

  养正中学许书记随后向记者承认,现在清华、北大的录取工作已结束,他们学校里靠前的同学大多第一志愿报考这两所高校,但目前学校里却只有1名同学考上北大。其他填报这两所院校但没有被录取的同学去向还很不明朗。他举例说,学校里有个学生考了662分,报考清华大学,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是664分。如果根据高分保护政策,理应由他填报的第二志愿北航来录取,但北航却不录取这名学生,这名学生前途未卜。还有一名陈姓的学生考了659分,只报了清华,未达到录取线后,据称香港大学有意招他,不知道他去不去。有个女生考了646分,报考北大,而北大的录取分数是653分等等。这样的事例今年在养正中学还不少,许书记不忍列举。

  傍晚,许书记又打电话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其他分数较低的考生,已经陆续收到其报考的南京、浙大等学校的录取通知单,这些高分的考生反而没有收到。

  高分学生一些人只好选择复读

  记者从养正中学今年理科前十名的3名同学口中得知,在高考填报志愿前,他们都进行估分。估分后,还进行排序。按照往年的惯例,排在前8名的同学就能达到清华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学校根据这个惯例和排名情况,建议630至640分数段的学生报考北大,640分以上的学生报考清华。

  学校老师解读高分保护政策后认为,养正中学前10名的学生都会排在全省1%的学生范围之内,如果第一志愿没被清华、北大录取,第二志愿会自动转变成第一志愿,因此建议学生第二志愿填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今年养正中学填报清华、北大最终被录取的惟一幸运儿苏捷斯说,他填报北大,考分超出了北大录取分数线几分,被北大录取了,心情非常激动。当时,他接受了学校的建议,第一个志愿填报北大,第二志愿填报浙江大学,第三个志愿好像是填报厦门大学。本二批的志愿,他都乱填,自己也不记得填什么了。

  苏捷斯的同学颜迎迎就没他那么幸运了。她考了646的高分,第一志愿报考北大,第二志愿报考浙江大学,第三志愿报考南开大学。后来成绩差北大的录取分数线7分,没被北大录取。虽然分数远超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浙江大学并没有落实高分保护政策录取颜迎迎,南开大学更不用说。颜迎迎说,她当时本二批到底填报了什么学校,自己现在也记不得了。可是现在的现实是,按程序,她很有可能被这些她“自己都记不得”的学校录取,这是她不希望的。她正考虑到养正中学复读一年。

  记者又拨通了同样落榜的陈姓同学家的电话。陈姓同学不在,他哥哥接了电话。他说,陈同学在养正中学每次考试都排在前三名。在填报志愿时,经学校建议,家人合议,他只报考清华大学一所高校,这次他考了659分,没被录取。后来,香港大学到福州招生,陈同学通过了香港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香港大学综合考虑陈同学的笔试、面试和高考成绩后,决定录用他。但他经过考虑后,不想去读香港大学,而决定选择复读。

  学生家长喜悦之后是深深的无奈

  高考分数公布后,养正中学高分学生的家长都满心欢喜。当得知现在自己的子女没有被本一批录取时,很多人则感到悲痛、愤恨和无奈。

  据陈同学的家人介绍,根据养正中学往年的情况,陈同学的排名报考清华是十拿九稳,陈同学也完全可以有只填报清华一所高校、其他的高校概不考虑的自信。

  昨日,记者见到了颜迎迎的爸爸和妈妈,颜先生说,家人读的书不多,也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只能根据学校的建议和女儿的想法,让女儿自己拿主意。现在差7分没考上北大,其他本一批高校也音讯全无。虽说去年有人第一志愿填报清华,没考上,就被第二志愿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但去年第一志愿报考西安交大的并不多,西安交大本来分数就低,自然可以招收第二志愿的。他们还听到传言称,要挤进第二志愿的高校,还要靠关系。他们这样的农家哪有关系。女儿的分数比第二志愿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出很多分,却未能被录取。这是谁之过?现在女儿选择复读,他们惟有默默地支持她。

  养正中学保护政策约束不了高校

  发生这样的事,养正中学的许书记感慨万千。

  他说,这次学生和学校都成了高分保护政策的牺牲品。按照高分保护政策的规定,全省排名靠前1%(即理科624分以上)的学生,填报第一志愿没考上,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将自动转变成第一志愿。这个政策在以前也有,而且就在去年,他们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在第二志愿报考西安交大和哈工大也被录取。因此,学校建议那些高分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后,第二志愿填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但事实上,今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并不落实高分保护政策,它们宁愿招收分数较低的学生,也不愿意去考虑第二志愿填报他们学校的考生。

  据了解,养正中学校方近段时间都在为这件事情奔波,多次和省高招办联系,希望能挽回一点。据他们介绍,高招办的电话却总是打不进去。

  “学校和学生都太相信高分保护政策了,我们统统成了政策的牺牲品。”许书记随后认为,出现今年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福建省出台的高分保护政策约束不了一些重点高校。他建议,如果真要推行高分保护政策,应该由教育部出面协调。

  市教育局高校有权决定是否录取

  对此,泉州市教育局高招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曾在一天之内接到无数个这样的电话,许多都是高分落榜考生的家长打过来的,有些人还用很不客气的语气说,高分保护政策是不是在骗人。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高考的录取工作是由本省高招办操作,他们目前甚至还没有收到省高招办出台的高分保护政策具体文件。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今年在我省招生的院校共有1007所,其中本省高校只有75所。此次福建省高招办出台的高分保护政策,有些高校为了自己日后招生方便考虑,根本不买账,高分保护政策也是约束不了他们的。所以,学生应该懂得,学校也有义务教会学生懂得合理填报志愿,参考志愿的学校,至少应与第一志愿学校差一个档次。比如他们了解到有一名蔡姓考生,第一志愿报清华,第二志愿报复旦,现在没被清华录取,复旦这个参考志愿也就形同虚设了,这其实是“常识”。

  高分保护政策

  据省高招办主任林其天介绍,今年福建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第一轮投档后,与往年一样,同时启动了“高分考生保护政策”。所谓高分保护政策,就是高分考生在第一院校志愿没有被投档的情况下,其所填报的参考志愿第一栏(即第二院校志愿)当做第一志愿由省高招办推荐投档,录取与否由院校决定。

  经研究,今年享受高分保护政策的考生,其高考成绩文科必须达到584分以上,理科必须达到624分以上。据悉,享受高分保护政策的高分考生档案投放后,经过省高招办努力争取,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被第二志愿院校录取。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