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梅话题之一:人均8公斤 怎么吃得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11:31 温州新闻网

  “增产不增收”又一次在我市杨梅产业上演,人们不禁要问,规模化发展是否需要限量,限量的科学依据在哪里,不限量的出路又在何方?杨梅话题之一:规模之惑瑞安高楼杨梅上市时节,家家户户做上了杨梅生意,形成了杨梅一条街。(珠江/摄)

  编者按:上周,我市最晚熟的东魁杨梅陆续下市,但有关杨梅产业发展的话题却没有结束。今年杨梅产销的情况,暴露出我市杨梅产业在规模与效益、品牌与市场、质量与加工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等方面存在的近忧远虑。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市其他优势农产品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报记者试图从杨梅产业入手,通过多视角探求症结所在,以期对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及农民增收有所启发和借鉴。

  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吃半斤杨梅,你吃得了吗?今年我市杨梅产量高达6万多吨,人均可分到8公斤,市民得以一饱口福,但果农没有因增产而增。以致有人提出疑问,产量和种植规模的增长意义何在?单就杨梅而言,还要不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产销对比:产量增加两成VS产值同比持平

  茶山杨梅种植户管加洪告诉记者,今年是杨梅的大年,树上的结果率比去年至少多了一半,但他们的收入却并没有增加。去年每公斤可卖到20元的杨梅,今年每公斤只能卖到6至10元。当地不少农户因此都不愿费时费力去摘、去卖。加上高温天气杨梅容易坏,现在去山上,还能看到杨梅树下积了厚厚一层烂杨梅。

  据了解,今年我市的杨梅产量比去年增加两成,多了近1万吨,在短短一个月里,这么多杨梅“一拥而上”,难怪价格卖不起。市特产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杨梅总产值只有2亿多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起来,每公斤杨梅只卖3元钱,甚至更低。这对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观点碰撞:量多价格必贱VS量少难显优势

  在今年6月份瓯海区举行的杨梅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省、市有关农业专家曾就如何提高杨梅产量,介绍了许多大棚栽培、防止落果的新技术和管理办法。但也有与会者认为,产量提高了,价格就一定会降低,这是市场规律,所以没必要花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扩大规模,提高产量。

  但省农业厅水果科科长孙钧说,温州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宜杨梅生长,目前产量已占了全国杨梅的五分之一,并且又是我国四大品种之一丁岙梅的原产地,发展杨梅产业优势明显。市杨梅协会秘书长王一光也认为,杨梅在我市众多农产品中优势最为明显,现已成为第一大水果产业,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重要作用,若不做大做强这么好的资源,实在可惜。

  启示:6万多吨杨梅VS700多万人口

  同样的规模问题,也曾困挠过我市瓯柑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初,瓯柑种植规模快速增长并发展成我市第一大水果产业。但因为瓯柑口感略带苦味,市场只局限于温州本地,终因规模产量过大,而消费市场太小,导致价格从每公斤6至8元急剧下跌至最低每公斤0.5元。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2.5万亩锐减至1万余亩,丧失了规模优势的瓯柑产业,“被迫”让出了我市水果产业头把交椅的位置。

  从今年的杨梅和早几年瓯柑的市场遭遇可见,一个产品的市场大小,将直接决定其产业规模。但市场本来就是靠人开拓的,如果仅靠温州的700多万人口,要想在杨梅上市的一个月内吃掉6万多吨杨梅,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若能放眼全省、全国,甚至国外市场,以我市目前的杨梅产量,恐怕还不够填市场的“牙缝”。

  “为此,做强杨梅产业,就必须先走出去做大杨梅市场”,王一光说,与瓯柑不同,杨梅口感没有苦味,外地市场容易打开。目前,我市正致力于品牌建设和科研技术攻关,力争通过创建设全国杨梅强市打响温州杨梅的品牌;通过延长杨梅的上市时间,提高保鲜、运输水平,扩大销售范围;通过发展加工业,提升附加值和本地消化能力。(温州日报高精哲)(来源:温州新闻网)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