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李金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13:21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站内检索按内容查询: 全部类型 热点关注 北京新闻 中国新闻 国际新闻 财经新闻 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两会新闻按时间查询: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07月08月09月 10月 11月 12月 01日 02日 03日 04日 05日 06日 07日 08日 09日 10日 11日 12日13日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9日30日31日公共信息 我要订报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时报介绍 联系社长 关于广告 新闻线索 发行信息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2004年7月22日 星期四今日关键词 李金华作者: 来源:新 闻 76%网友担心李金华遭报复

  据《中国青年报》7月19日报道,针对前一段时间掀起的“审计风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截至15日19点,共有5200名网友参与了本次调查。76%的公众表示了自己对审计署署长的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公众认为审计工作重在制度保证,光靠审计署单打独斗肯定不行。直评公众为何为李金华的安全担忧

  公众的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李金华抛出的审计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把自己推到了反腐前线的风口浪尖,必然要遭到一些因为审计而东窗事发的腐败分子们的记恨。然而,在我看来,公众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审计工作做得越好,他就越安全。

  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民众会产生这种担忧呢?我认为,这种担忧有着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审计制度的刚刚建立以及整个监督体制的尚待完善。

  说实话,李金华目前所进行的审计工作,都不过是审计署署长的分内职责,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纳税人甚至还有理由期望他做得更好,拽出更多的贪官。但是鉴于审计制度的刚刚建立,其他监督环节并不到位,李金华的忠于职守就显出了孤军奋战的英勇。

  人们的担忧正是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试想:如果审计制度不是起步之初,而是步入了正轨已臻完善,人们还有这样的担忧吗?这个时候,审计报告列出的问题都不过是审计人员照章办事的结果,李金华任审计署署长是这样,张金华任审计署署长也是这样。某个贪官劣迹败露,乃是因为他倒在刚性的制度面前,而不是倒在某任审计署署长的铁腕之下。他当然也就只能自认倒霉。尽职尽责的审计长也无须担心人身安全,反而玩忽职守倒需要担心自己的“乌纱帽”。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审计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色彩太浓。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败露的腐败分子将对李金华产生仇恨,人们的担忧也由此而起。这种担忧反应了我们包括审计制度在内的监督制度的乏力。实际上,这才真正值得担忧。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7月20日文/雪里埋建议 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的作用

  如何提高李金华的“安全系数”呢?我想,假如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去得罪人”,不也无所谓“得罪”了吗?

  近年来,人们一说起审计及其“风暴”,仿佛全国只有一个审计机关即审计署。这是因为地方的各级审计机关保持着一贯的沉默。就拿云南省大姚县挪用地震救灾专用资金来说,一个边远小县的经济问题,竟劳国家审计署千里迢迢亲自审计,地方的各级审计机关都干吗去了?如果全国各地的审计机关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省(区、市)每年都拿出自己的审计“清单”,每个市每年都掀起各自的审计“风暴”,每个县每年都公布当地的审计报告,李金华的安全就不成问题了!

  一方面,“看门狗”越多,咱纳税人的钱被胡花的可能性就越小;另一方面,“英雄”处处有,遍地“李金华”,即使有人想报复,也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甚至连报复之心也逐步淡化直到消除。到那时,人们也就用不着为李金华担心了。摘编自《齐鲁晚报》7月20日文/盛大林纵论 建立好官保护机制

  在笔者看来,大多数公众并非担心李金华的人身安全,主要担心的是这位铁面审计署长的仕途前景。对于公众而言,掀起此次“审计风暴”的李金华是一个敢于为老百姓说话的好官。大多数公众对李金华表示担心,这说明:大家并不确定破坏潜规则的好官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确定他们能否抵挡得住来自潜规则受益集团的明枪暗箭。公众的担心背后,是一种无力感。

  在今日中国,我们应当以制度建设消除公众的无力感,让公众在刚性制度的保障下,有力量保护那些破坏潜规则的勇敢者。笔者认为,惟有建立起一个操于公众之手的“好官保护机制”,方能将淘汰好官、保护坏官的潜规则彻底颠倒过来;而这个所谓的好官保护机制,首先意味着公众拥有制度上的官员任免权、考核权与监督权。

  官员任免升降大权操于一人或数人之手的干部任用制度,难免会堕落为淘汰清官好官、保护贪官坏官的筛子。而一旦公众拥有了决定或影响官员任免的权力,就能够确保将公共职位授予为民造福、为民请命的好官,并将无视公众利益的坏官清除出官场。

  在自我结算政绩的考核制度下,善于为上级制造“政绩”的官员往往比为百姓制造政绩的好官更容易脱颖而出。而一旦公众拥有了考核权、真正成为了官员政绩的评定者与结算者,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百姓口小,官员口大”的信息不对称格局。

  如果官员个人的升迁轮换、政府政策的变化不透明、不公开,潜规则的维护者也常常能够悄无声息地摆平潜规则的破坏者。而一旦公众拥有了监控政治与行政过程全程的监督权,就能够及时发现报复潜规则破坏者的不良企图。

  简言之,只有当公众手中真正拥有了有制度保障的官员任免权、考核权与监督权,一个有效的好官保护机制才算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公众就不会再为李金华这样的好官担心。摘编自《中国青年报》7月21日文/毛飞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