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延安”更实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16:52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宋希平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离开了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待“学习”态度的实际状况,来谈论应该去哈佛或者去延安,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理想的干部状态应当是既具备延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又掌握哈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能。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缺乏的只是精神状态高扬和管理水平提升,那么去延安和去哈佛同样必要。我们宁愿
但实际状况是,借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名行参观、游览甚至“开洋荤”参与色情、赌博等违法违纪活动之实,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腐败方式。在这些干部那里,赴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甚至纪念“七一”建党活动都能被演变成公款玩乐,那么某地官员去哈佛“培训”三周成了每人花费20万元的“豪华游”的事实也就没有太令人意外之处了。这种另类腐败大肆糜费公帑,销蚀干部为官操守的底线,与人民期待渐行渐远,是对延安精神的反动;这样的低质外露与现代管理对素质的起码要求相悖,不能想像以此基础远赴哈佛,会求得什么管理真经。 同时应该承认,这样的干部在干部整体构成中决不是“个别”,这样的腐败其严重程度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像。在这样难于把握干部行为的情况下,整体性提倡出国学习,效果确实令人担忧。老百姓一听到干部“出国学习”就敏感地想到“公款旅游”确是实情,这也是“去哈佛不如去延安”民间说法产生的原因。 作为干部管理者,尽快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管理人才的急迫可以理解。但无本之木难以成才,大气候的优化也是具体措施收到实效的必备条件。哈佛的好东西自然特别诱人,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整合干部队伍重塑素质基础,也就是说从实实在在的“去延安”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为官理念,形成政治开明官民同心的干部成长氛围,比仓促间“去哈佛”更紧要。至于其中一些可以从任何好形式中变了法儿搞腐败的干部,缺的是最起码的为人操行,亟须党纪国法的约束和处置,他们连“去延安”的必要也不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