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保障爱心应得的回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1:57 时代商报

  《支撑生命渴盼援助之手》接续谁来保障爱心应得的回报?15岁女孩刘莎,身患I型糖尿病,父母双双下岗,医药费无着;10岁女孩刘陆,患先天性心脏病,与姥姥妈妈一起生活的她,迟迟没钱手术;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幼子的中年男子庞向阳因患糖尿病双目失明,四口之家风雨飘摇。21日本报《支撑生命渴盼援助之手》报道了三个迫切需要资助的家庭,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昨日仍不断有好心人打来热线电话。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昨天上午,一位来沈出差的邓姓学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盛赞本报不但关注了弱势群体,而且向社会抛出了一个值得讨论和执行的话题。他说,自己连续两天看了本报“支撑生命,渴盼援助之手”的报道,不但对这些陷入病痛家庭的景况深感震惊,也希望能做点事情给他们实际帮助。

  邓先生说,即使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也存在有病无钱看的个案,因为,社会的绝大部分群体,承受力都是有限的,而病,不是依据个人的承受力发生,一旦他们所需要承担的医疗费超过了自身实力,他们会立即陷入生活窘境。

  而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正如社科院张院长所说,针对性强的社会化组织还很少,这为我们进行这类社会救助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不但让我们的救助通道不畅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献出的爱心得不到可靠保障和国家承诺的回报。

  邓先生表示,据他所知,国家为了鼓励这类社会救助,早在几年前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承诺企业、个人捐助出来进行社会救助的款项,可以在企业和个人交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这实际是国家为这些社会性事务搭建的一个政策平台,但是,如果是自发的捐助,我们就无法找到这样一个兑现政策的主体,可能很多捐赠人完全出于一种爱心参与到一些自发的捐赠个案中,并不需要什么回报。但是,从搭建一个社会工程,让更多的人和实体参与到捐献队伍中来,让其他类似个案也有机会得到社会关心这个角度看,自发救助确实有局限性,而且由于它是自发的、偶然的、没有专门的组织和监督,也让不少人心里存在“捐助的专款是否专用了”这个疑虑。

  (邓姓学者关于“国家将给予捐助的救助款项免税”的说法,在辽宁省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郭东海主任处得到证实,郭东海主任说,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确实发过一个文,该文件明确规定,“企业、个人对公益事业机构进行的捐助,可在个人、企业缴纳个人、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本报记者 张莲 实习生 胡鹏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