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余大学生挺进帽儿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7:05 东方网-文汇报
  韩日大学生首次参加中国大学生生存实践

  文/本报特派记者姜澎李雪林钱仲青

  6名韩国女大学生从韩国大邱来到中国哈尔滨的帽儿山,这是外国大学生首次参加中国大学生生存实践,给这次活动增色不少。

  韩国来了“娘子军”

  在2名韩国老师的带领下,6名韩国学生昨天乘飞机抵达大连,之后转机来到哈尔滨。她们是韩国大邱教育学院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来自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当学校贴出报名参加中国大学生生存实践的海报后,很多学生报名,最终她们6个入选。

  其中一名曾经学习过汉语的韩国学生,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和记者交流。她说,在韩国大学里,从二年级到四年级都有野外生存课。这次来中国参加活动对她来说是件十分开心的事。

  对于此次来参加野外生存的韩国学生是清一色的“娘子军”,韩国老师笑着解释:“因为韩国有兵役法,这个年龄的男生正是服兵役的年龄,韩国是禁止他们出国参加这样的活动的。”

  另外,一名在华东师大学习心理学的日本留学生加入了生存实践的队伍。

  出师未捷先遇挫

  今天晚上虽然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大学生都开心地坐在帐篷外乘凉,但用学生的话来说,他们都已经是“出师未捷先受挫”了,不过还是“壮志满怀,相信接下来的4天一定能够顺利过关的”。

  厦门大学的师生坐了2天的火车才于前天清晨抵达了北京,随后风风火火地搭上了一班火车,结果直到晚上9点半才抵达哈尔滨,谁料在从哈尔滨到帽儿山的途中,车胎又坏了,8名师生又临时成了“汽车修理工”。一位姓吴的男生忍不住说:“昨天晚上我第一次用上了千斤顶。”直到凌晨,他们才到达帽儿山林场,凌晨2点的时候终于可以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睡上一觉了。

  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乘车赶了30多个小时才到达哈尔滨,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野地里搭建起了帐篷并开始分装备和干粮。

  生存训练任务不简单

  此次队伍共分三队,每队要到达的点都有标志物,所有的队伍都得拿到所在地的标志物才能算完成任务。此次的野外生存有一道关是荡绳过河,河水虽然很浅,但是有6米宽,都是在悬崖之间。而在攀岩场,是天然的峭壁,没有准备好的搭手和放脚的地方,完全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是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项目是自己找野菜,东北林业大学特地准备了标本室,让学生这2天速成野菜的辨别方法。但是林场潘场长还是明确了几点注意的:2种和2种以上的野菜不能同时煮了吃,不煮熟的野菜不能吃,不能确定的不能吃等。

  据林场潘场长介绍,野兽等对人的威胁在这个季节并不大,最主要的是爬虫和蛇。松花蛇和俗称土球子的蝮蛇是当地的2大特产。他已经叮嘱队员要注意衣服和裤子的开口处。随车有2名医生,一名护士。

  (本报帽儿山7月22日电)

  活动内容和线路安排

  本次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在帽儿山设有四个营地:第一号营地——熊瞎子沟;第二号营地——老爷岭;第三号营地——帽儿山脚下;第四号营地——攀岩场地附近。

  活动安排:

  从帽儿山林场场部出发,溜索过河、登帽儿山顶、寻找老道洞、穿越,到一号营地宿营,分组破冰(团队精神培训)。

  从一号营地出发,丛林穿越、荡绳过河,到二号营地宿营,抓鸡(野外生活技能培训)。

  从二号营地出发,穿越沼泽、漂流、伤员救护,到三号营地宿营,抓鱼和扎筏渡河(野外生活技能训练)。

  从三号营地出发,攀岩、岩降、定向,到达四号营地宿营。

  从四号营地返回帽儿山林场场部,营地活动,篝火晚会。

  大学生将分成三组从帽儿山林场场部出发,途经不同顺序的营地走完整条线路。

  帽儿山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部小岭余脉,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帽儿山地形起伏变化,沟壑相间,山形奇特,悬崖峭壁随处可见。帽儿山主峰海拔805米,山势宏伟,山道蜿蜒。林场内有阿什河流经,鸟类资源丰富,共有255种。帽儿山地区居住着满、回、蒙、朝等少数民族,他们特有的文化背景成为该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内容。

  为何开展野外生存训练

  野外生存活动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已在一些较发达国家开展很长时间了,并将这种运动引入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这一举措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我国高等院校将这一户外运动形式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这对我国各层次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吸引更多同学参与,打破过去单一的体育课程的静态设置,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户外体育课程的教学,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的知识和手段,让大学生在户外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品质,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同时可以树立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报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的三名青年记者(从左至右):姜澎、钱仲青、李雪林。

  远眺帽儿山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