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长江三峡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0:29 中国三峡工程报

  三峡水库不会出现三门峡水库那样的情况三峡水库的水体在一年中更新十一次今日长江三峡工程——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本报特约记者杨俊

  在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通航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三峡工程建设工地进行实地采访。记者看到的是耸立在滔滔长江上,由宏伟的三峡大坝、双线五级船闸和发电厂房组成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它们已经开始发挥初期效益。一年来,水库蓄水到135米至139米(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枯水期),已经大大改善了大坝上游近500公里的水运条件,船闸安全稳定运行,年运量已由原来的10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年通过客运量达200万人次,航运成本降低了20%~30%。三峡发电厂已有8台70万千瓦的机组投产,一年来累计发电252亿千瓦小时,有力地缓解了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电力紧缺局面。同时,三峡工程已可发挥初期的防洪效益。三峡工程经过11年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然而,部分公众和社会舆论对三峡工程仍然存在着一些疑虑。记者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

  记者:部分媒体反映,一些公众对三峡工程还存在着疑虑。三峡工程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陆佑楣:说到三峡工程的主流和本质,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在长江上修建三峡大坝?三峡工程本质上就是一项改善长江的生态、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的重大工程。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几代中国人不断探索、认识长江、认识自然得出的结论。长江由于历史的演变,泥沙抬高了中下游河床,洪水位的抬高导致两岸平原洪水泛滥,加上人口的增长和两岸经济的发展,使得长江的自然生态发生了失衡现象,制约了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安定、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长江三峡兴建一个水库,用以拦蓄超限的洪峰,减轻和消除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这是长江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的建设目标。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形成了水库,抬高了长江天然的水位(113米),获得了上下游水头差。长江有丰沛的水量(年通过三峡的径流量达4500亿立方米),可以获得巨大的水能、清洁而廉价的电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可贵的能源资源。再次,随着中国西部的开发,西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长江航运发挥的效益。水运形成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这是十分重要的。由此组成了三峡工程的主流。三峡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理性的工程。这就是三峡工程的本质。

  记者:三峡大坝拦截了天然的长江河道,一部分泥沙将会沉积在水库。而在三峡的下游出现的泥沙冲涮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三峡水库会不会出现像黄河三门峡水库那样的问题?

  陆佑楣: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任何河流都有泥沙问题。今天的大部分自然地理,尤其是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都是由河流泥沙创造的。中国的河流均属多泥沙河流,如中国西部高原、东部平原。泥沙既创造了平原陆地,也泛滥成灾。有的河流泥沙含量多,有的河流泥沙少,这取决于流域的地质地貌,更取决于气候条件。人类为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筑坝建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筑坝建库必然改变河流原来的泥沙运动规律,水库要沉淀泥沙而下游出现清水掏刷。人们认识了这个规律,就要对每条河流作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既不能忽视基本规律,也不能一概而论。黄河在中国的北部穿越了中国的黄土高原,流域气候特征就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黄河年入海的水量只有500亿立方米左右(由于沿途用水量的增加,入海水量在逐年减少),流经的黄土地区土质松疏,属粉质少粘性的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据水文测验统计数据,在黄河龙门多年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泥沙量32.4公斤,最大曾出现过每立方米含泥沙量900多公斤。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三门峡水库,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库内,引起上游泥沙的堆积,影响了渭河流域的土地和洪水。三门峡枢纽完全没有实现原定的目标。

  长江地处中国的秦岭以南,流域雨量充沛,植被总体良好,江水年含沙量据多年实测,在宜昌站的平均值为每立方米1.18公斤,含沙率是黄河的3.6%,同黄河的泥沙含量不在一个数量级,是不可比的。但也不能忽视三峡水库运行未来的趋势。大批的科学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参与了三峡水库的泥沙规律的研究,在大量的物理模型和科学模型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对策,实现“蓄清排浑”的调度方案。这与三峡的防洪调度是吻合的,也就是在每年汛期洪水流量大、也是泥沙总量和江水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水库降低水位至145米运行,大量的泥沙随之下泄,减少水库内的淤积。经分析研究,三峡水库约50年后可做到冲淤平衡,水库的损失量只有20%。三峡水库可长期使用。对库尾末端粗颗粒推移质的淤积会引起重庆港口的淤积、影响通航的问题,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对可能在70~80年后出现碍航现象,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予以疏浚。事实上,70~80年间,在上游金沙江河段还将兴建一系列水库,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量必将比预计的要少很多。所以,三峡水库绝对不会出现像黄河三门峡水库那样的情况。

  记者:三峡水库蓄水一年来,据说水库的排沙比是40%。那么,沉积在水库里的泥沙还有60%,这一现象是否正常?

  陆佑楣:是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所属水文局的十几个库区水文站一年来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实测和分析,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一年来,入库的泥沙量总数是2.16亿吨,而出库的泥沙量为0.86亿吨存在库里的是1.3亿吨。这就是说,排沙比是40%。根据水库水下地形的实测表明,大量泥沙基本上填充了原河床的深槽部分部位,待深槽淤满后,排沙比会进一步提高。如果把吨位转换成体积,只有5000万立方米左右淤积在库容范围内,不会影响水库的运行。同时,根据多年的实测资料表明,1953年至1990年宜昌站测得的泥沙量减少了27%,长江的泥沙量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改造地貌、植树造林、植被保护以及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取得的成效,当然还要进行长期的观测分析。

  记者:1998年长江出现的洪水是不是因为长江的泥沙含量增长所致?

  陆佑楣:洪水的本因是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降低了河流的行洪能力。但这是一个长年积累的后果,并不是河流当年泥沙量大了才发生洪水。洪水的来源还是降雨形成的。

  记者:长江的一部分泥沙存入了水库,下泄量少了,水质相对清了,那是否会对下游产生淘刷,是否会危及长江入海口、尤其是上海海岸线的后退呢?

  陆佑楣:长江总的泥沙量有限,对入海口淘刷有限,也许崇明岛的淤积扩大速度会减缓。长江、三峡水库与埃及尼罗河阿斯旺水库性质完全不同。尼罗河是多泥沙河流,而阿斯旺水库是一个多年调节的水库,大量泥沙淤在库内,清水对入海口淘刷较为严重,海岸线有后退现象。我在80年代去实地考察过,经过一定的护岸整治,这一现象已被制止,海岸线是稳定的。不用担心长江入海口,当然也要加强监测,如有坍塌现象,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是可以解决的。

  记者:三峡电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电站,但同时也是以防洪为第一目标,两者是否有矛盾?

  陆佑楣:三峡电站第一任务是防洪,因此在汛期要降低水位运行。水头小了,发电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三峡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国家批准的方案都考虑了这个因素。三峡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每年的发电量是根据多年来平均来水量和水库运行特点确定的,可发电847亿千瓦小时。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年8760小时,三峡水电站847亿度电除以1820万千瓦,则所有机组年运行小时为4653小时。这就是水电站的效益。三峡枢纽是多功能的综合利用项目,功能的分配在设计过程中都已考虑过。

  记者:船闸通航一年,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设计的通航能力?设计的通航能力与实际运量是否相符?为什么有些时候还有“待闸”现象?

  陆佑楣: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设计的通航能力单向为年5000万吨,双向可达1亿吨,每次过闸时间为2小时40分钟。三峡水库蓄水前实际年上、下总运量1000万吨到1500万吨。因川江水道的改善,水运单价相对便宜,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一年来的总运量已达到3000万吨。由于操作运行的不熟练,船闸初期过闸时间需要4小时以上,每天过闸次数在20次以下。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目前已缩短通航时间为3小时左右,每天过闸次数已提高到27闸次。应该说适应了当前的运量。而离设计水平1亿吨的运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和余地,拟通过采取船舶的标准化、编组过闸等综合措施达到设计水平。目前,有时会出现“待闸”现象,一是在正式通航前试运行一年中要进行计划性停航检查,以及在蓄水过程中的计划停航,再是每年节假日的运量不均匀造成一定的“待闸”排队现象。这是正常的,会逐步改善、提高效率。三峡的通航设施中还有一座世界规模最大的垂直升船机正在建设中,将在2009年前后建成使用。3000吨级的货轮可以一次过坝,每次通过时间约40分钟,是一个辅助的通航设施,是过坝的快速通道。

  记者:三峡水库蓄水一年来,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怎样?是否会成为污水坑?

  陆佑楣:一年来水质没有发生恶化,水质监测的结果在干流上仍然属Ⅱ~Ⅲ类水质,符合经过处理作为饮用水的水源标准。但在部分城镇的江面上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还在建设中,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局部水质可能污染严重一点。但三峡水库的总体水质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三峡水库是一个季节性调节水库,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而每年通过三峡水库的总水量是4500亿立方米,也就是三峡水库的水体在一年中要更新11次。所以,三峡水库并不是一潭死水。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反坝”的声音,甚至说“拆坝时代”已经到来。你的看法如何?

  陆佑楣:事实上没出现“拆坝时代”,“反坝”的声音也没成为主流。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尤其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只有2163立方米/年,在世界上排在88位,人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我国辽阔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而湖泊河流等水的面积还不到百分之一。把可贵的淡水资源留住,调节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更多地修建水库,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更多地增加水的面积,这是必然的趋势。修建水库就必然要建设水坝,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问题是建坝建水库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杜绝盲目建坝,也要反对情绪或概念性的“反坝”。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所必须遵循的。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