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周口店7月22日起首次大修 重点加固6处化石发现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0:49 新华网

  7月22日,闻名于世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开始了首次保护大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系统发掘始自上世纪2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遗址上的化石发现地点一直处于发掘时的自然状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侵蚀,个别化石发现点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保护遗址非常不利。本次修缮主要是加固包括“猿人洞”在内的6处化石发现点,工程完成后,困扰遗址的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1929年,第一颗完整、距今50万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这里被发现。从此,周口店声名远扬,也成为“北京人”故乡的代名词。周口店地区属石灰岩地质,这一地质特点使该地区遍布溶洞、裂隙。而岩洞和裂隙的空间正是各时期动物遗存的良好蕴藏地。

  多年来,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范围内共发现了27个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发现点,从中发掘出数百件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化石,发现打制石器、石片10万多件以及97种哺乳动物化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由此被证明是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个,它还是惟一保存有纵贯70万年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

  风吹雨淋近一个世纪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18年被西方地质工作者发现并进行了试发掘,1926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当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对遗址进行了连续十年的大规模发掘,在此期间出土了“北京人”头盖骨和用火遗迹。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在1937年至1949年间因战乱被迫中断,20世纪50至70年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恢复对周口店的发掘,取得了新的收获。

  这一遗址带给考古科研的新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重要程度都是巨大和惊人的。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个科研成果的丰富之地,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系统发掘以来,众多化石发现地点一直处于当时发掘的初始状态,完全暴露于大自然的环境当中。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吹日晒雨淋雪浸之后,化石发现地点已经显出“老”态。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杨海峰处长讲,一些生长在化石发现地点的植物,其根系也在不断扩展,有些已经长入了可能含有化石的文化层,如果不及时清理,一旦将来发掘,很可能就会发现植物的根破坏了堆积物内的化石和文物。

  6个化石发现点分布21处险情

  去年12月,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专家论坛会”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牟会宠教授一语惊人:“周口店猿人遗址存在的滑坡、塌方隐患已经非常严重了,必须及时抢险加固!”牟教授所公布的遗址地质病害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27个化石发现点中,有6个化石发现点存在21处地质病害隐患。这些隐患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岩体沉积过程中形成不同大小的块体,当这些块体悬空时就可能产生滑移、塌方、掉块;二是人工发掘不当造成挖掘的洞顶过薄或是斜坡过陡,导致洞顶容易塌方;第三就是遗址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加上环境污染,风化非常严重;还有就是北京人遗址周围的采石场粉尘污染、开采小煤窑爆破,以及地震和火车震动等,都可能造成危岩体,引起滑坡和塌方。

  这次调查是去年10月9日至11月14日之间进行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周口店猿人遗址需要抢险加固的21处危岩体或地段中,其中有8处属于特别危险地段,包括山顶洞南侧壁有松散角砾堆积体滑坡隐患,其顶盖有危岩体崩落的危险,还有新洞顶板和鸽子堂洞顶都存在塌方的危险等等,其中山顶洞南边洞顶已经塌方并通天。

  北京人遗址山顶最高海拔150米,最低50米。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降雨700多毫米,而7、8、9三个月就占全年60%至80%。牟教授分析,如果这些地段继续出现滑坡、塌方,将对北京人遗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地质病害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出了21项抢险加固对策,分别对各遗址地点的不同地质病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彻底解决遗址周围采石场、水泥厂的粉尘污染以及小煤窑爆破造成震动的问题。

  476根锚杆加固北京人遗址

  这次大修方案是辽宁有色勘察研究所制定的,修复后的北京人遗址可抗受七级地震。史料记载:从公元274年开始,北京人遗址区共经受9次地震,震级在6级。

  此次修复是抢险加固的重点地段是核心区的顶盖堆积、鸽子堂、灰烬层等6处地点,并对猿人洞、山顶洞等四处地点做排水处理。有关专家给猿人遗址修复设定了三条基本方案,一是首先解决与现状维护紧密相关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化石发现点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岩土体失稳、溶洞冒顶等地质病害进行清除;二是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有效保护、维护遗址;第三,采取灌浆加固与锚杆支护相结合。

  锚杆固定、水泥灌浆,是这次北京人遗址修复的主要手段,在6处要修复地点清单上,记者计算出:这次修复要动用476根锚杆、1882平方米护网、0.6吨防护漆等原料,钢筋、钢管总重量13.8吨,用于室内排水的人工排水槽60立方米。

  在修复工程中,鸽子堂是重中之重。这里要用钢管锚杆72根,长520米;钢筋锚杆322根,总长1288米。鸽子堂的顶部面临塌方危险,施工人员采用三个步骤进行施工,先用安全网进行结构加固;再用锚杆将洞顶岩石局部补强,灌入水泥浆;最后用钢管锚杆把整个洞顶连接成一个整体。

  对于不同的岩体,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对于完整性比较好的岩体,采用特细水泥浆,对于破碎程度严重的岩体则采用纯水泥浆。

  室外下大雨,室内雨淋淋。这是北京人遗址4个洞口存在的问题。这次修复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利用天然地形,开排水槽,把室内的水引入洼地或天然缓步平台;另一种是设混凝土墙,在“第四地点”,施工人员打算建设一堵高出地面0.4米的混凝土墙,阻断水沿墙壁向洞内流淌,自然排在室外。

  在施工过程中还将顺便把已长入文化层的植被根须清除。

  保护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就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加固保护工程开工之际,一个名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规划》的方案也开始进入论证阶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杨海峰主任介绍,这个规划是去年11月管理处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制定的。参加论证的专家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

  据透露,按这个规划,遗址的保护范围将扩大到1.88平方公里。北京人遗址共有27个化石发现点,目前位于核心区的只有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8个化石发现点。如按规划实现1.88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遗址上的所有化石点就将全部纳入到保护区中。按规划草案,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将由目前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4.1平方公里,环境影响区由现在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7.1平方公里。

  此保护规划还重新设计了展馆布局和展示方案,按2007年前、2015年前、2030年前三个阶段逐步实现。遗址内的现博物馆为1000平方米,按规划将在2007年前扩建到10000平方米,并可能迁出遗址范围。目前博物馆以展示化石实物和复制品为主,规划中的新馆将采用高科技手段布展,并设置经常展览区、临时展览区、标本库房、研究中心、资料文献室、科普活动区等。

  据了解,此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加固保护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工程计划于3个月后完成。

  相关背景报道:

  直击六处隐患化石发现点

  此次安全隐患较大的是6个化石发现点的21个地方,其中有8处属“特别危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到现场察看了这6个化石发现点。

  “鸽子堂” 洞顶可能塌方

  “鸽子堂”与“猿人洞”非常近,同时也是周口店遗址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化石发现点。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山洞,走入洞口,洞的容积之大让人惊叹———长约30米左右,宽约五六米,高度约有十几米,简直就像一个小礼堂。在这里,曾发现了猿人的锁骨、下颌骨等化石,以及粗糙的石器,这里也有猿人用火的遗迹。

  “鸽子堂”是此次加固工程难度最大的一处,像穹顶一样的洞顶全布是角砾碎石,密密麻麻不计其数。要给这样大面积的洞顶碎石灌水泥、铆固困难非常大,水泥既要能固定头上的碎石,还不能滴到洞底,这给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猿人洞” 灰烬层风化严重

  “猿人洞”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第一大重点。在这里,从大约五六十万年前起,北京猿人断断续续生活了约20万年。在这个洞,北京猿人的遗骨、遗物、足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物体,在洞内一层又一层的充填起来,形成厚厚的堆积层。几十年来,在堆积的中段,共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和近百哺乳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同时代遗址中材料最丰富、全面和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之一。此次加固的是“猿人洞”的一条灰烬层,由于风化和雨水冲刷,这条灰烬层有些酥松。

  “顶盖堆积” 堆积物面临脱落

  “顶盖堆积”是第一处化石发现点,这是一处约40多米高的峭壁。高高的岩壁上,浅黄色的细碎砾石和砂石构成堆积物,占据了此面岩壁的上半部分,在1937年至1938年的发掘中,这里曾出土了鼢鼠、竹鼠、裴氏灵猫等动物化石。岩壁的下半部分主要由青石构成。

  在此处化石发现点上,一块巨大的青石从岩壁半腰横生出来,高高地挂在参观路线的上方。这块巨石位于砾石和砂石堆积物的下方,由于雨水冲刷,巨石和堆积物的接连处已经沟壑分明,似乎轻轻的摇动就可以将巨石从堆积物中“拔”出。而一旦这块巨石脱落,可能含有化石的堆积物就会失去支撑,有一部分堆积物也会脱离。这个险情将通过锚杆铆固。

  “第三地点” 砾石有如桃酥

  “第三地点”于1927年被发现,1933年开始挖掘。在这个地点上,曾经出土过鼢鼠、豪猪、貉、獾、虎、熊、鹿等56种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为中更新世纪晚期。这是一个东西向的裂隙堆积,堆积物主要为角砾。在“第三地点”上,风化已经很严重的角砾堆积像一小块破旧的城墙,嵌在石壁上,在石壁根部散落着一些细小的黄色砾岩,说明有些堆积已经酥碎落下。此次,这一大片风化的角砾将先用网罩住,再向岩缝中灌注水泥,把角砾粘在一起。

  “第十二地点” 巨石摇摇欲坠

  紧挨着“第三地点”的又一个加固化石发现点是“第十二地点”,这个化石发现点的险情最让人揪心。与前两处化石发现点不同,这个化石发现点不是直上直下的峭壁,而是更像一个大石头山,山体略有倾斜。这个化石发现点的隐患是一块呈倒三角形的巨大石块,位于“石头山”的顶侧面,远远望去,就像石山长出了一个鼻子。同是巨石,但其体积足足是“顶盖堆积”上那块巨石的10倍!足有一辆富康轿车大小。这块巨石斜挂在“山顶”一侧,与石头山的接连处出现明显裂缝,并已经穿透。如遇震动落下,将会砸到“第三地点”、“第十二地点”和参观路线的石径。此处险情主要通过锚杆铆固解决。

  “第四地点” 碎石疙瘩横在当头

  “第四地点”于1927年发现,1937至1938年发掘。这里曾获得石器和古人类用火的证据———灰烬、烧石,以及烧过的朴树籽和豺、鹿化石。1973年再次发掘时,又获得古人类前臼齿1枚和包括猕猴、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在内的40多种动物化石。

  “第四地点”的安全隐患,其情况与“第三地点”的险情有些类似,也是一大坨风化的角砾。只不过,这疙瘩角砾位于洞口的正上方,离地三四米高。这是进洞的必经之路,如有风化角砾石落下,就可能伤人。处理这处险情将结合铆固和灌浆。(来源:北京日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