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适当减压”:人到中年该放手就放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16: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本报“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报道广受关注,读者建议“适当减压”——— 本报讯记者陈辉,实习生林淑芬、熊薇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连续三天在推出《关注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的系列报道后,昨日开通热线讨论,读者反应强烈。 共鸣:
11年休假看报道下决心 宋先生,铁路医院,48岁 他说不看晚报的报道不知道,看了才意识到自己因为工作忘记了健康。他已经11年没有休过干部假,每天的加班时间都超过了一个小时。前一阵子受了点伤住院,自己花了不少钱治疗。有时候觉得是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放弃一些工作,但一贯是这样拼命下来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绩,舍不得放弃。他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有这种矛盾。 有病不看因有三大拦路虎 区先生,水电系统高工,41岁 晚报的报道非常有触动性,他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不是不知道要健康、要保健,不是不懂体检的必要性,有了小毛病不去看病是有苦衷的:一是忙工作没时间去看,二是定期检查费用也不少,三是讳疾忌医不敢看,就怕查出有什么病很花钱费事,担心治病费用的问题,也不敢去面对。他希望,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要从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入手。 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辛苦 钟女士,银行工作,50岁 晚报的报道很真实。她们这一代长身体的时候缺乏营养,十几岁上山下乡,到了这个年纪难免会有个病痛的。但现在的医疗保险是小病、简单的药品可以报销,一但遇上大病,很多药不在医保范围内。医疗保险不够完善,不是生了什么病都能够有保障。他们这一代人现在都是上有老人要供养、下有小孩在念书,所以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自己倒下对家庭影响太大了。 意见 知识分子还应有关怀价值 叶先生,退休教师,63岁 知识分子几十年来历尽艰辛,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但享受的福利待遇与贡献相差较远。知识分子在社会中不应只有“利用价值”,也应有“关怀价值”。 慰问怎么能代替制度保障 吴先生企业工程师50多岁 他认识的一个高级工程师,做了一辈子贡献,退休后生病了掏不起医药费,坐车到番禺去打吊针。政府对老知识分子的关心,只体现在春节的慰问,这怎能代替对所有老年知识分子福利的制度保障?!老知识分子的问题不解决,他们的今天就是中年知识分子的明天。 老师压力太大用命换成绩 小学女老师20多岁 报道反映的不止是中年人的问题,其实年青一代压力也很大。如今老师们的压力都很大,工作之余还要考试,进修,工作虽有成绩,却是以生命透支换取的。 建议 工会能否办健康知识讲座 谢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60岁 中年知识分子们可能在某一个专业知识、经验很丰富,但对于健康方面的知识却很贫乏。各单位的领导可否多搞一些针对中年知识分子的讲座,介绍一些保健知识、疾病征兆等,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领导讲技巧该放手就放手 王女士金融行业35岁 建议能否实行适当的加班费,一方面可以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一方面可使单位不让员工长时间加班。另外,位于领导层的中年人,应把机会让给其他有能力的后辈,应运用管理艺术,科学安排工作,均衡使用人力资源,不仅有利于健康,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日常小动作起保健大作用 彭女士教师50岁 建议中年人工作“不要用到尽”,要擅于自我调节。另外,记者、科研人员等,应该换一种生活形式,要注意日常的适当锻练,比如坐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上下班。(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