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青年入屋当一回广州人(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16:31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从昨晚到今天,“寻根之旅”的华裔青年正在市民家中体验新奇的“祖家生活” 文/本报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周照 苏艺 绍冲 旭如 通讯员 屈小琴 赵丽丽 图/本报记者 阙道华 黄伟江 家,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今天,太阳升起的时候,28名来自英美的华裔青年迎来了他们在广州“家”中的第一缕阳光。24年香火未断的“寻根之旅———相约广东”华裔寻根夏令营,今夏首次开进普通市民家庭。昨晚开始,这28人就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中国家庭生活。对故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他们感兴趣吗?他们能适应吗?他们会擦出文化差异的火花吗? 家庭成员一 李大刚,来自英国,22岁 “以乐会友”家庭音乐会 昨晚,“地主”余子龙家里乐声袅袅。他和另一位广州“地主”刘梦菲,联手为各自的英国搭档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音乐会。因为两位英国华裔青年,都热爱音乐,两个家庭欢聚一堂,以乐会友。 音乐会开始前,两位华裔青年细细品尝了地道的家庭式粤菜,这顿丰盛的晚餐是两个家庭联手“炮制”的。饭后,拥有钢琴十级证书的刘梦菲以一曲肖邦的钢琴曲,博得满堂彩。他们从市少年宫请来的几位小朋友,钢琴、手提琴、动人的歌曲轮番登场,为晚会添色不少。随后,十多人伴着音乐载歌载舞,把音乐会推向高潮。来自英国的22岁的李大刚告诉记者,借家庭音乐会,一家老少共享天伦,他非常喜欢。 回到伦敦要画陈家祠 而昨天一整天的西关之旅更是让伦敦艺术学院毕业的李大刚难忘。上午,一进陈家祠,他就被各种陶瓷、刺绣、雕刻吸引,拉着余子龙不停地讲解拍照。在一方长达两米、足有一吨半重的端砚前,李大刚目瞪口呆: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端砚,只能算是“轻量级”的。 李大刚说,他有个愿望,回到英国后仔细研究照片和录像,试着画一幅陈家祠像。临走,他特意挑了一枚刻有自己中文名字的篆刻印章。“以后的作品,就可以盖上一个醒目的中国名了。” 下午,八和会馆,李大刚发现的一幅对联让他“大伤脑筋”。对联里有“南国红豆”四个字,搭档余子龙直译“南国的红豆”。他想了想,突然回头问:是不是吃的东西?广东产的红豆?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大家费了老大劲,才让他明白“南国红豆”是粤剧的代名词,不料他一下子对粤剧来了兴趣,看各式戏服与用具,还兴致勃勃地舞大关刀、耍红缨枪。李大刚说,在英国他只是偶尔从黑白影片中,知道点关于粤剧的星星点点。 李大刚说,一天的行程让他得益匪浅,他对汉字很有兴趣,准备把这几天见到的东西用中文统统记下来,回到英国后慢慢“享用”。 家庭成员二 梁美珊,来自美国,23岁 我的名字原来很美丽 来自旧金山的23岁女孩梁美珊是第六代美国华裔,从未来过中国,她只会用汉字写自己的中文名,但一直以为那只是个发音,没什么意思。当记者告诉她,“美珊”是个很多女孩都喜欢用的美丽名字时,她兴奋得不得了。 昨天下午,“地主”赵慧一家商量:教美珊包饺子。一家人兴冲冲地在厨房张罗备料时,美珊主动上前帮忙,动刀动筷的,还真有板有眼。她说,在美国有时家里也会做中国菜,她会经常帮忙做饭,但这是她第一次包水饺。记者发现,她竟包得一手漂亮的馄饨,原来她和家人有时会做点有中国风味的小吃。美珊告诉记者,她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不少中国式的生活。一次,她在美国的一家饭店吃饭时向服务员要一杯热水,对方以为她想要一杯茶,或别的热饮料,却怎么也没想到是一杯热白开水,因为美国人都习惯喝凉水。 要买旗袍和外婆一样 22日,珠江夜游。入住家庭与华裔青年第一次见面会上,美珊就悄悄告诉搭档赵慧:“我想买件旗袍!” 昨天下午,赵慧和妈妈专程带美珊到天河城寻找她最心水的中国服装。美珊告诉记者,她的外婆有一件旗袍,本想送给她的,但不合身,所以她决定这次归国,一定要买一件旗袍! 进得旗袍店,兴奋中,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了很有特色的三套。黄皮肤、黑短发,恬静的女孩穿上旗袍,显得越发端庄,俨然一个旧时贵家小姐。 美珊说她清楚地记得,外婆的旗袍上有一排长长的纽扣,很漂亮,她一直想找一件一样的。但服务员告诉她,外婆穿的那种款式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她显得有点遗憾。 三件旗袍好难取舍,美珊灵机一动,向跟随采访的记者求助:拍下她穿三件旗袍的照片,发邮件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定夺!今天凌晨,邮件顺利发往大洋彼岸的美国。美珊说,美国正是白天,决定了今天就来买回家。 珠江夜游,“会亲”…… 人在法国就抢着报名 “好紧张啊!”作为接待方的李瑛双手掩面,轻声自语。当负责人开始“配对”、相互介绍时,之前一直谈笑自如的她显得有点神色紧张起来。坐在旁边的妈妈,一脸的镇定和从容:没事的,他们跟我们都一样,就像远方来了亲戚。24岁的李瑛留学法国四年,刚刚学成回国。“是妈妈在《羊城晚报》上看到活动申请通知的”,李瑛说,留法的经历使文静的她更乐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朋友,妈妈帮她报名时,她人还在法国呢!李瑛的母亲是位教师,“现在跟以前不同了,咱们普通老百姓应更积极参与这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主动去打破隔阂,让他们更了解中国。” 娶老外会被父母“喀嚓” 22岁的陈文仲来自英国,是第一次来中国,从穿着打扮到谈吐举止,一看就是个典型的“竹升仔”。总算能说一口不太流利的粤语,也算多少带着些与广东沾边的“印记”,尽管腔调走样,时不时夹杂点英文。 陈文仲这次与双胞胎姐姐陈立珊一起来中国,就是要看看父母日夜念叨的家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之前对中国完全没有概念”。陈文仲坦言,现在已有了外籍女友。但说起婚嫁,他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一定会找个中国女孩结婚!“要是我找了个外籍老婆,父母绝对会把我‘喀嚓’掉的!”陈文仲大手往脖子上一抹,一脸顽皮。 越洋两搭档“臭味相投” 见面仪式,像个老友之间的派对,轻松亲切,欢声笑语不断。一个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一个在读北京师大,郑铮和叶振宇这对搭档,一见面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一听才发现,原来两个小伙子却在大谈购物经! 四岁时随母亲移民美国的郑铮,说一口流利的粤语。“虽然相隔遥远,喜欢的东西却是这么相像。”几句寒暄后,两人一聊起兴趣爱好,就马上发现彼此竟是“臭味相投”的兄弟。“我们都喜欢电影与动漫,都是超级购物狂!”看着两人勾肩搭背,忘形地讨论着接下来的庞大购物计划,还真有点“有朋自远方来”的感觉。 一个香吻当作见面礼 见面会上,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六岁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迎接即将入住的美国姐姐。曾多次来中国的美国女孩吴冠瑛,一见到“配对”的一家三口,就收到了一份开心的礼物———乖巧可爱的小女孩,送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女主人邵瑾告诉记者,在《羊城晚报》上看到招募入住家庭的消息后,立即报了名。后来才知道,报名的家庭都是子女与华裔青年交流,还以为自家孩子小,不会入选。最后,听说一位美国女孩将入住自家后,就开始和先生一起筹备接待计划。 故事还将继续…… 夏令营要进农村家庭 这样的活动以后每年都要搞一次,规模会越来越大,从城市到小城镇再到农村!省侨办主任吕伟雄告诉记者,家,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折射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组织入住家庭的活动,就是让海外的华裔青年,体验中国,体验最真实的中国人生活。他表示,将来还准备把这个活动搞到一些相对落后的地方去,让华裔青年感受真实的中国,“不怕他们看到落后,英美就没有落后的地方吗?一样都有”。只要是真实的,就不怕人看,这也是对自己、对华裔青年的一种信心和信任。“光靠读书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就像你无法通过阅读了解伦敦,必须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才行。”前天晚上,美英两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官员也参加了别开生面的“会亲”仪式。仪式上,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官员向记者如此表示。 据介绍,到7月底,总共将会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华裔青少年陆续来粤寻根。这些华裔青少年多数为广东籍,且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到广东。这次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或深或浅的中国印。 (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