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五保五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11:34 大华网-汕头日报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的关键时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曾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抑制经济增长,使我们错过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实践证明,这次宏观调控平稳适度、有保有压,既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抑制了经济增长中的不健康因素。

  保住第三产业压住政绩工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回顾过去半年,国家一面控制总量,一面调整结构,使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了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等薄弱环节。

  据统计,今年1至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现代流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上半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0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65%。

  在国家严格用地管理、清理投资项目、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等措施作用下,一大批楼堂馆所、政绩工程纷纷下马。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14.4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一季度回落了12.4个百分点。

  保住高新产业压住高耗能企业

  控制总量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主旋律,但国家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图把资源从那些没有回报且浪费严重的项目中转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国家继续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技术产业。1至5月,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7%。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抑制那些生产过剩、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国家提高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严格控制对这些行业的信贷投放和建设用地审批。6月份,全国重工业生产增幅比5月份回落了1.5个百分点。

  保住农业生产投入压住货币信贷规模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等措施不断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投入,增加安排50亿元再贷款,用于粮食主产区发放春耕生产贷款。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把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面对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央出台的货币政策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取向,使货币信贷增幅逐步回落。到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减缓6.8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增幅回落4.7个百分点。

  保住粮食种植面积压住各类开发区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3%;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面积达1324平方公里。

  粮食种植面积结束了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比去年增长1%,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增长10.6%,油料种植面积增长0.7%。今年夏粮产量一举扭转了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增产4.8%。

  保住百姓收入压住基础产品价格

  通过宏观调控,既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纠正了经济增长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国民经济在快车道上平稳运行,也使百姓得到了真正实惠。

  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在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基础产品价格下降,5月份,粮食价格比4月份下降0.5%,出现了10个月来的首次环比下降;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4月份下降1.4%,其中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下降7.6%和3.2%。同时,市场价格上涨已经处在可控范围,且涨势有所减弱。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杜宇

  (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