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流乞现状调研”为何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4:5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杨耕身

  从7月12日开始,方加伟等4名武汉的大学生深入街头,调查200余名市民,跟踪十几名乞丐,走访社会学家,写出了洋洋数千字的“武汉流浪乞讨人员身份现状”调研报告。而此前,这一活动因为找不到接收单位,差点宣告流产。最终是学校破例为他们盖章做了接收单位(7月24日《新民晚报》)。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寻找接收单位。没有接收单位,意味着不仅拿不到校内课题资助,完成的报告也可能不被认可。而大学生“流乞调研”为何找不到接收单位?报道透露,乃是“由于题目敏感,加上缺乏经验,方加伟们虽然联系半月之久,但还是四处碰壁”。“敏感”二字,让人释然,却也让人惊悚。我们大约能可想而知,哪些部门最应当成为“流乞调研”的接收单位,而“对口单位”为何会敏感于有关流乞人员的“对口报告”呢?

  我想不出来,到底有什么可“敏感”的。不必讳言的是,一些地方有关流乞人员的政策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和争论,那么从更有利于决策或管理的角度,相关部门更应当支持大学生的调研活动,这样正好可为其工作提供更有用的依据。求之不得之事,政府部门却为何躲之不及呢?

  大学生“流乞调研”倒提醒了我们,对于流乞人群,我们还真没有看到一份权威的调研报告。这也提醒我们反思,一些地方出台类似“禁乞令”的规定之前,曾有谁向我们展示过对于这一群体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这让我们怀疑,不论是作为公共决策或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还是公众,他们是真正了解这一群体的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需要一个真相,来消除社会对于流乞群体的漠视状态。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不仅应当感谢几位大学生的调研活动,同时也更希望,那份调研报告不是一盖了章就被束之高阁了。我们盼望它的公开发表。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