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忙作业 减负后怎么做加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7:52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频道7月26日消息:正当“减负之后加什么”成为本市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时,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上周组织的小记者港澳交流活动“意外”地带回了另一种的教育体验。没有暑期作业的香港中小学生在假期纷纷选择做义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我真希望过一个香港式的暑假,平时有机会做义工,既可以结交朋友,又能增加社
听完上海学生的介绍,香港女孩黄安娜连称自己幸运,“我今年没有暑假作业,不过未来两星期的行程已经排满。”原来,和许多香港学生一样,黄安娜已经在当地社区报名做了义工,要参加各种义务服务活动。根据计划,她每天的任务包括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补习功课,探访老人并陪他们聊天,在大街上设摊位游戏,以及接待外地来访学生等。 在上海学生眼中,香港伙伴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明显更胜一筹,此行的游戏活动几乎全由对方设计安排,每次一出现冷场都是香港学生率先打破僵局。原先,不少人担心两方学生由于沟通不多而“无话可说”,可香港学生很快主动融入了上海学生,并且表现得更为注重小节,比如:几名香港女孩一直主动走在前面为别人开门或撑伞,就餐时总是抢着盛汤盛饭,有的还学着说上海话与客人交流等。 “这可能与他们平时做义工、接触的人多有关。”一名上海中学生坦言看到陌生人很害羞,她很想多参加类似活动,过不一样的假期,可父母总担心会浪费时间而不予批准。况且,上海似乎也没有专门的单位向小年龄孩子提供当义工的机会。 活动结束后,随行的上海老师马梦蓉认为,香港的“暑假模式”显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领导力及潜能的挖掘,当地有不少“娱乐中心”暑期向孩子开放,安排的活动是纯粹的娱乐,主观上不含教学目的,而上海则相对缺乏这种科学、正规的临时教育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