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北生态聚焦:干部算账能致富 农民算账难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0:4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7月27日消息要想让贫困山区农民放下手中毁林开荒的锄头,就必须为他们培植起能够保证稳定增收乃至脱贫致富的产业。但是记者近日在陕甘宁一些退耕还林重点区域采访时,很少见到与林草一道茁壮成长的后续产业,当地生态建设成果命运令人担忧。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驱车穿行在甘肃省会宁县铁木山退耕还林区,只见道路两旁顺山势绵延50多公里、总面积达1.5万亩退耕坡地上,集雨树坑山杏初长、间隔草带苜蓿如织。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基层干部介绍说,他们采取网格集雨整地模式及林草结合的抗旱造林技术,平均每亩地种植83株山杏,第四年开始陆续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一棵杏树的收益按2元钱算,83棵杏树总共能收入166元;一亩退耕地套种半亩草,从第三年开始,这半亩地的产草量可以养一只羊,卖一只羊的纯收入在150元左右。林果和草畜两项加起来,一亩退耕坡地为农民提供的效益就是316元。而这地方干旱少雨,坡耕地种小麦,好年景也就打百十斤粮食。

  陕甘宁黄土高原区结合退耕还林构建的后续产业,几乎全是这种模式。按照政府部门勾画的蓝图,将来这些地方农民都可以致富。然而,记者从各地退耕还林农户了解到的信息却并不乐观:尽管国家的钱粮补助政策调动了千家万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但是现行的产业培育办法却没有解除他们的长远之忧。

  “俺们这地方十年九旱,坡地里不长庄稼,种草也没有多少产草量。”会宁县桃花山乡南十村旮旯社农民郑宽指着房后一座光秃秃的荒山说,2000年他家退耕种植的6亩苜蓿,每年只能收割一茬,3亩草养一只羊都很紧张。去年他家又退掉了5亩山地,剩下5亩川地盐碱太大,种啥都死苗。谈起国家补贴终止后全家人的生计问题,郑宽说:“现在有钱粮补贴,吃饭没啥问题。如果8年后没有了补助,实在没活路还得走砍树毁草种粮的老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王国礼认为,在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结合退耕还林发展以山杏为主的林果业和以苜蓿为主的草畜业,既符合当地生态条件也有市场空间,应该说路子是走对了。但是,目前距离形成带动更多退耕农民增收的产业还很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好多地方只顾争取眼前的退耕指标和补助政策,而忽视了后续产业的培育壮大,退耕农民普遍缺乏技术、缺乏资金,更无龙头企业引导他们闯市场,结果造成了产业建设的低水平重复。

  宁夏彭阳县现有30万亩杏树,其中优质高产杏只有2万亩左右,挂果的仅五六千亩,而且任其生长没有什么抚育管理,老百姓有果则采、无果则不收;在陕西省吴旗县,虽然舍饲圈养告别了信天游式的放牧,饲养水平却没有根本性的提高,生产依然是“小农经济”,农户养羊的收入只够解决温饱;在宁夏西吉县,至今退耕农民“有草无畜”现象突出,个别农户因无钱购羊,卖草又没有企业收购,眼睁睁看着退耕地里种下的草春绿夏长冬天再枯死。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余青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