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生质疑北大录取公正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4:06 法制晚报

  据今日出版的《新京报》报道 今年3月,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甘德怀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法社会学方向博士入学考试,笔试成绩第一。一个月后,甘因复试不及格而落榜。导师朱苏力录取了复试成绩靠前而初试成绩列第二、第三名的两位学生。

  甘德怀认为考试“不公平”,与北大校方交涉两个月后,7月9日,他把一篇洋洋六千字的《我的北大考博经历》文章发到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上,引起轰动。7月1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2日,朱苏力以个人名义发表《关于甘德怀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但争议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时至今日,参与讨论“阿甘事件”的文章超过百篇,既有各大高校的学生、博导,也有关注国内高等教育的海外学人。讨论已经由“个案”的是非曲直上升到对中国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优秀人才遴选标准的问题上。

  关于复试通知

  甘德怀对于博士复试考试的程序问题,提出五个疑问。第一个是:复试名单为何既不在网上公布又不主动电话通知?甘说,如果不是他4月15日主动打电话到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去问,他很可能错过复试。

  对于甘德怀的这个疑问,北大法学院博士招生办公室的臧老师称,通知艾、何两人参加复试的时间比甘更晚。但她也承认,法学院确实没有明文规定教务人员必须提前几天通知复试考生。至于复试名单为何没上网公布,研招办表示,往年都上,今年因为忙,疏忽了,并非存在猫腻故意不公布。

  关于复试资格

  甘德怀的第二个疑问是:进入复试的艾某和何某,各有一门成绩低于北大研究生院给出的初试分数线。“两名根本没有达到标准的考生为何有资格复试?”这是甘提出的程序质疑中最核心的问题。

  朱苏力在《说明》中解释道:法理学专业考生今年的笔试成绩普遍较低,依据研究生院规定,对面试者的最低成绩作了调整,因此,并不存在参加面试的同学成绩不合格的问题。

  研招办称,今年北大对博士录取进行了改革,把招生自主权更多地下放到了各个院系和导师。今年北大的博士招生中并无“硬性”分数线一说。

  关于复试记录

  甘德怀的第三个疑问是:复试组没有秘书记录复试过程,朱苏力与周旺生自己既问又记,是否符合程序公正?他认为博导自己记录会影响复试的效果。

  朱苏力解释,他每年招博士生,几乎都是自己记录复试情况。他说,北大法学院没有专职秘书。

  据调查,北大校方对复试记录人问题并无明确规定,各个院系的做法不尽相同。

  由于教育部对此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的做法就有差异。

  关于评委迟到

  甘德怀的第四个疑问是:复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复试组老师之一强世功来了。但朱、周二人没有介绍他的身份,而且强老师没有听到他的回答,是否有资格参加评议?

  朱苏力说:“强世功因为临时有事,迟来了约20分钟(整个面试持续了约1小时40分钟),对甘德怀同学提出的这一异议我们诚恳接受。”北大研招办也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朱苏力认为:“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并不影响面试成绩的确定。”朱苏力和周旺生均认为甘德怀复试不及格。

  关于偏袒熟人

  甘德怀的第五个疑问是:北大法律硕士艾某被录取,是不是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先天”具有“高贵”的血统?

  对于甘德怀所暗示的“偏袒北大考生”问题,朱苏力予以否认。他在《说明》中解释说,艾某为应届毕业的法律硕士(读本科不在北大),他对艾“仅仅认识,但不熟悉”。甘、何两位考生是面试时才见面,不存在歧视外校考生或偏袒熟人的问题。

  点评

  关于招生录取的公正性,该遭质疑的难道仅仅是北大一个“个案”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