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满弓之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特派记者强荧

  眼前的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926年勇闯北极点的“挪威民族英雄”阿蒙森。在奥斯陆的博物馆,阿蒙森像高高矗立;在朗伊尔城机场,民航飞机尾翼上描画着阿蒙森像;在新奥尔松,阿蒙森铜像与8国科学家朝夕相处,成了开拓者心目中的共同英雄。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对人类有贡献,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中国北极站明天就要举行落成仪式,11位科学家如满弓之箭,激情昂扬,他们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一心大干一场,10项科学考察任务如“十面埋伏”,只等一部伟大史诗的开场锣响。

  下午,中国政府代表团一行14人已经到达,看着他们艰难走出机舱的模样,想起我们一路的辛苦,真是颇多感慨。坐上小飞机,最后104公里的航程,飞得我们心惊胆战。到了北极站,我们累得话都说不出来。

  晚饭后,挪威科学家给了中国记者“最高礼遇”,让我们4人分2批坐上小小缆车,攀登海拔476米的山顶,到挪威考察站作客。登上山顶,冷风阵阵,云烟缭绕,整个新奥尔松一览无遗。我们看了考察站的气温计,气温在摄氏4度,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暖和。时处夏季,新奥尔松地区冰雪不多,要拍白雪皑皑的极地照片,恐怕要花一番功夫。

  队长告诫我们,走出北极站300米远,必须带好猎枪,防备北极熊侵袭。我们不愿带枪,从某种意义来讲,情愿碰到北极熊,也好开开眼界,但最好是有惊无险。

  由于纬度太高,记者带来的卫星电话根本没有信号,发稿好难,老记们争抢一根电话线,为了在第一时间内,把新闻发出去。这里现在是极昼,半“夜”天很亮,记者一“昼”无眠,又多了几根白头发。50米开外,七八条可爱的爱斯基摩狗在声声呼唤,似乎在鼓励我们:“冲,冲!”

  新奥尔松和北京时差6个小时,今天采访了好几位科学家,孙立广教授说得好:“极地研究很有意思,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呀,记者采访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报北极新奥尔松7月27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强荧(右一)与中国北极科考队员乘坐仅能容纳14人的小飞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北极站所在地——新奥尔松。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