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药名之惑:“新药专供”导致药价虚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09:38 胶东在线 | |||||||||
编者按 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模式的存在,导致医院千方百计争取患者在本院拿药,在药名上做文章,成为一个重要手法。记者就此现象于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从今天开始分别对西药与中药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披露,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大众日报济南讯(记 者 宋 弢实习生 张俊婷 报道) 如果你是一位心脏病患者,又是医院“常客”,一定会被林林总总的药物所迷惑:因为对症的临床药物足足有20多种;但更令你想不到的是,这些药物中多数成分、效用都没有差别,不同的仅是名字而已。 大量药物名异实同,已成为当前临床药物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省城一家医院,一位医生先指给记者看连云港某药厂生产的罗红霉素,又举出一大串药名……“说白了,都是罗红霉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从生产厂家说,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如果不采用新药名,较最先生产同种药物的厂家,就没有了“先发”优势。但记者再作深入探究后发现,通过“药名之变”,可以构成一个医药运作上的暴利系统,从而为该药的销售打开渠道,这才是问题根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许多地区,除了事关生死的急救药、麻醉药仍由当地医药公司经营外,其余临床药物市场,已基本上为个人(厂家的医药代表)控制。其运作为:每个厂家生产出新药,即在网上发布信息;药贩子发现后,便以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买断在某地的代理权,从而成为该药在此地的代表。 取得代理权,理论上药贩子应向当地医院和药店大规模供货,但他们不会,只是专供当地的几个大医院。这是因为,当前各大医院都是以“以药养医”的模式运转。如果你将这些药投向药店,患者很容易拿到药方后到药价相对低廉的药店买药,这是医院最为忌讳的“跑方”,而一旦“跑方”,就等于宣布了新药在该院的末路,这是药贩子所无法承受的。 如果实行“新药专供”,就会导致厂家、医院、药贩子的“共赢”。从医院来讲,多一种新药,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于公说,药物要进大医院,都要交纳多则上万少则几千的“进院费”;但更重要的是于私:这些新药进院,医药代表必须上上下下一一打点,医生每开一份药,都有一笔回扣。 当然,如此运作,必然导致药价大涨。这一方面是因为药价越高,回扣就越多;另一方面,“做工作”的费用极大。一位药贩子告诉记者,其打点的细致程度,连药房的微机员都不能忽略,因为每到月底,要从她那儿拿到各大夫开方的单子以确定回扣。 这样,围绕着药名所做的文章,就在成功地维护了院方利益的同时,使新药也能大行其道,形成药、卖、医三方“共赢”。但有人获利,就必然有人受损:而受损的只能是广大患者。责任编辑:刘晔丽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