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第三商圈”呼唤本地制造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0:39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在金桥市场有2000多经营户,批零兼营5万多种商品,但几乎找不到南京本地生产的商品。”近日,当记者到“第三商圈”采访时,金桥市场副总经理潘荣说起这样一个现象。作为我省十大样板市场之一、全国大型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金桥市场经营的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唯独理论上应该唱主角的南京地产货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在号称大市场“福地”、年零售额超100亿元的建宁路,去年地产货的交易量也不到零售总额的10%。为什么在集聚效应越来越强的“第三商圈”,南京地产货“集体失声”?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建宁路上难寻南京本地商品

  创建于1992年、前身为市供销社仓库的金桥市场,是建宁路上最早开办的日用品批发市场,批零兼营百货、鞋类、电器、文体用品、箱包皮件、服装等10大类、5万多种商品。目前经营面积达12万平方米,2003年的交易总额近50亿元,是我市及周边10多个省、市和地区各类日用工业品的重要交易市场。拥有华东地区、苏皖地区、南京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数百家之多。

  金桥市场副总经理潘荣告诉记者,虽然金桥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很多,但南京品牌或南京本地生产的产品却很少,不超过总销售额的20%,金桥市场超过60%的商品主要来自浙江、福建、广东三个地区。

  金桥市场资深批发销售商、南京诗妍美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则说,10多年来自己代理批发的品牌不下20种,既有国外知名品牌,也有国内许多不知名的小品牌,但南京本地品牌从来没有接触过。

  南京产品为何难进自家大市场

  “第三商圈”那么多的大市场内为何难寻本地商品?潘荣分析认为,大市场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价格往往成为商品能否进驻市场的关键因素,没有价格优势想进大市场很难。而南京本地商品恰恰在价格上没有市场竞争力。

  陈勇告诉记者,虽然南京的基础制造业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如今的皮鞋、服装等生产企业也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够达到红蜻蜓、康耐等规模的企业;配套产业更是无从谈起,没有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在浙江部分地区,批发商可以随便到一个乡镇,就能完成从原料采购、生产制作到产品包装等一条龙的作业流程。与之相比,南京地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布局零散,无配套产业,从而直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没有竞争优势。

  这一“软肋”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第三商圈”内许多拥有个人生产企业的批发商为减少产品成本,纷纷把生产企业设在了基础产业比较密集的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据了解,在“第三商圈”,像这样的批发老板,有80%以上都把生产企业放在南京以外。以陈勇为例,今年,他把自己T恤加工企业放在了远在广州附近的一个小镇上。

  大市场成就众多品牌和制造企业

  生产企业外移的直接结果就是“第三商圈”成就了众多的外地企业。都氏品牌江苏总代理孙增清说,由于大市场有着商品准入门槛低、进出量大、影响广泛等特点,许多不知名的企业及产品很容易通过大市场来实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杜增邦是较早进驻金桥市场的浙江瑞安人,当年靠着5000元起家,做起品牌内衣的代理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他发现,内衣的生产成本很低,可以个人创建自己的品牌,并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加工厂替自己生产产品。

  “自己创的品牌没有名气,虽然价格低于同类80%,但想进商场根本就不可能。”杜增邦说,但他通过大市场,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产品在较短时间内销售到河南、苏北、山东和安徽等地区。而一些商场看到产品销路如此之广后,纷纷主动上门定货,2000年,该产品还被评为“江苏省市场知名品牌和畅销产品”称号。

  据悉,如今通过建宁路上的大市场获得成功的品牌就有近百个,如真邦内衣、舒羽皮件、欧文·罗丹等。

  大市场呼唤本地制造基地

  “南京的大市场成就众多外地生产企业,并不利于今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潘荣回忆说,早些年常熟服装还没有名气的时候,许多服装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南京的大市场流向安徽、山东、河南、苏北等地。后来随着常熟服装生产基地的逐渐形成,安徽、苏北等地的部分经销商则纷纷绕开南京直接从常熟当地的大市场批发,甩掉了南京的大市场。

  据介绍,未来大市场发展的趋势是,从销售批发市场向产地批发市场的转变,实现市场与生产的结合。南京温州经济促进会会长章庆洪认为,南京的大市场在规模、档次上如果想得到更高的提升,就必须打造一个与之配套的基础制造业基地。温州、义乌等地大市场之所以常胜不衰,并越做越大,扩展到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就是依托当地纽扣城、轻工城等一大批产业基地的形成。

  为本地大市场打造本地制造业基地,意义何在?下关区商贸局一位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第三商圈”的商品地产率能够达到80%左右的话,那么有一点是可以预料的:南京的大市场将成为全国性的市场。而且,这种服务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结合,无疑可以吸纳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难题。

  打造本地基础制造业基地,作为区域中心的南京不仅有着强大的市场空间,更有着雄厚的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单就轻工产业来说,从朱元璋的“填实京师”,到“江宁织造府”,再到“南京工艺三宝”;从百年老店“宝庆银楼”,到“芭蕾”化妆品、“钟山”牌手表,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制造出的“玉环”牌热水器,南京制造业处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有着如此众多的优势,南京为何无法形成基础制造业基地?有关人士认为,产业生产基地的形成有赖于有关政策的倾斜,有待于配套产业的合理布局。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来实现当地生产企业与大市场的直接对接。

  南京日报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檀利 冯智勇

  (编辑 云翔)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