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诗宋词勤深造 修养考分两提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6:34 金羊网-新快报
  本报记者 郝婧羽 实习生 马文强

  教育部新颁的中小学生课程标准提高了对于学生掌握古典诗词曲的要求,教育专家详解其中门道

  今年广东的语文高考卷中出现了一道古诗方面的“主观题”,不仅要求对杜甫《江汉》诗中的四个意象进行分析,而且要辨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这类主观题就已成为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新考查形式,但据评卷老师反映,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习惯了一味背诵古诗的考生难以适应,缺乏解题“妙招”。

  今年9月,广东高中将实行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新课标”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有关作品的背景材料,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

  因此,如何提高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解题技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语文特级教师吴郑珊。

  上图:提高古诗词修养需要在正确指引下,从小做起。本报记者 邓勃/摄

  用白话文理顺诗意

  吴老师认为,要想稳拿高考中“古诗鉴赏题”的分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考查的内容和命题形式。高考试题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形式。形式包括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也包括语言表达技巧,即语言表达的精妙处。

  第二,复习有窍门。高考中的诗词鉴赏题主要侧重于唐、宋、元、明、清的名家名篇,且篇幅比较短小。在复习当中要多阅读这段时期的作品,同时要注意积累一些非作品本身的知识,如作者风格、所属流派、时代环境、重要典故等内容。

  第三,解题有技巧。首先要通读整道题目。客观题要注意阅读所给的选项,主观题则要仔细阅读所给的提示,从中找出要考查的重点。其次,用白话文理顺作品的意思,尤其要注意把前后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然后调动一切与作者作品有关的知识作出判断。

  解题不能光靠背

  这里还要专门强调一下解题步骤。

  第一,要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要真正理解岳飞的《小重山》,就必须知道岳飞是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一心想收复失地,但是受到朝廷阻挠而未能完成心愿。

  第二,要读懂题目。题目往往是从某一角度来反映作品的中心题旨的,读懂题目等于为理解作品打开了一扇窗户。例如,只要明白《次北固山》是“停留”在北固山的意思,就知道作者王湾是在自身静止的情况下描写其他景物的。

  第三,通读全篇,并能够准确理解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这是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础。

  第四,分析写作技巧,把握关键字眼。写作技巧包括写作顺序、各种感官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等;字眼是指作品中特别精妙、特别传神的字,例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从视觉、听觉、感觉方面来写的,其中的“对”字特别精妙,因为它使得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换成“伴”字就不好了。

  第五,综合全篇,提炼出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这一点尤其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思想加以分析,以前所积累的相关知识也常会有所帮助。

  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要学好古诗词,最重要的是平时多读多背,烂熟于心。在背的过程中要学会把语文课中所学的知识,如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迁移到所背诵的古诗词当中,与作者发生共鸣,甚至作出比作者更丰富的理解。但提高古诗词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即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作品,也不用担心,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必会有所提高。

  执信中学语文科组长、语文特级教师姚学宗认为,新课标的变化表明今后古诗词鉴赏的评价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作品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他还大胆预言,随着题目开放性的加强,以后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题目,将有可能让学生在言之成理的情形下,自己选择评价的内容和角度,来表达对作品的独到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观宇/编制)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