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三位人大代表(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00:39 新桂网 | |||||||||||||
黄继精在搞建筑业的同时,注意调查其他行业发展情况。他发现田东生猪交易活跃,猪笼日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认为利用本村的竹子编织猪笼出售,大有文章可作。于是,他返回家里动员全家人到县城编织猪笼。刚开始遭到了父母及邻舍兄弟姐妹们的一致反对,认为编织猪笼不但丢人现眼,也赚不了几个钱。为说服家人,他硬是把父母拉到县城看一看别人是怎样编织猪笼赚钱的。通过这一做法,父母的思想果然有了转变,同意到县城租房编织猪笼。一开始全家6口人一天收入就达90元左右。黄继精始终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以质量取胜,他家编织出来的猪笼特别好看又实用,深受顾客青睐。为把猪笼业做大做活,他带家里人参加乡里举办的编织培训班,掌握了快速编织法。他通过示范的办法教会了村民快速编织法,使每人每日收入提高到30元左右,大大地激发了村民编织猪笼的积极性。富路越走越宽,黄继精一家在县城建了一栋4层楼房。在黄继精的积极引导下,该村已有周恩平、颜保忠、黄文炼、颜保锋等50名村民到县城编织猪笼,其中有的已在县城购地建起楼房。 兰美识——办厂安排农民就业 兰美识是作登瑶族乡坡教村人,乡人大代表。2003年初,她到县城承包了一个50亩的芒果场。经过精心护理,当年7月,芒果获得了好收成,她心花怒放。但是,由于市场价格不稳定,获利不大,她产生了另谋出路的想法。在开展市场调查过程中,她注意到,生产纸箱是一条“短平快”的发展路子,市场行情看好。于是,她把果场转包给他人,与爱人到南宁租房子办起纸箱厂。由于她讲究信誉,守信用,重质量,上门订货的客户与日俱增,厂子的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目前,她的纸箱厂已安排本村40名村民进厂务工,农民工在培训期内月工资达400——500元(培训期两个月),正式上班后,每名工人月工资可达700——800元。据其本人估算,付完民工工资后,该厂年纯收入可在2万至5万元之间。今年上半年,她已在南宁购买了一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房子,下决心在南宁发展下去,把厂办大,争取安排本乡更多的农民就业。 黄才敏——为农民增收奔波劳碌 今年52岁的黄才敏,自2002年当选为作登瑶族乡巴立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以来,很受群众欢迎。 上任后,黄才敏看到全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门路少,增收缓慢,很着急。为增加农民收入,他深入村屯,上门与群众促膝交谈,了解群众对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要求,然后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甘蔗种植,并在发展甘蔗生产过程中注意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村民收入增加了,种植甘蔗积极性得到提高,甘蔗种植规模越来越大,2003年,全村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600亩。 今年年初,正当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砍甘蔗时,一个难题让村民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由于巴立村地处大石山区,山高路陡,路面狭小,大卡车进出比较难,甘蔗入厂受阻,几千吨甘蔗露天暴晒,急待入厂。黄才敏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与家人商定拿出多年积累的血汗钱,并到乡信用社贷款10000元,筹足资金购买了一部后驱动车,以帮助农户调运甘蔗。同时,他组织村里另外3部后驱动车加入到调运甘蔗行列中。为了不让蔗农利益受损,黄才敏带领运输组不分白天黑夜,随喊随到,累了困了在车上休息,饿了在路边就餐。经过一个多月的抢运,全村4000多吨甘蔗顺利入厂。(周章师黄忠 韦生发) 作者:周章师 黄 忠 韦生发 (来源:右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