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会:知识化,让工人阶级更有力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09:4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上海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探索之路(三)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工人阶级只有用知识武装起来,才能更有力量。工会组织只有用知识武装工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神圣职责,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在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过程中,上海工会以提高职工素质、建设知识化的工人阶级队伍作为维权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现现代科学知识和高超操作技能在现代产业工人身上的完美结合,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发展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种主人翁地位及其先进性,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发展的,是与工人阶级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提高职工素质,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 当今世界,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只驱动轮。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什么最重要?人才,现代化的人才。 现代化的厂房、现代化的设备要有现代化的工人操作;现代化的大厦、现代化的城市要有现代化的工人建设;现代化的生活要有整个社会成员来共同拥有…… 来自上海的统计显示,上海与发达国家经济中心比较,差距主要反映在职工技术技能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十分短缺。现在上海高级技师的比例不到1%、技师不到2%、高级工不到8%。在全国来说也是如此,到“十五”末,我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总量就将增长20%以上,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更是高达一倍以上。 工人技术素质整体偏低,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 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而具有现代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靠我们自己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上海工人同样感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职工对企业的期待排在前五位的全是增加技术等级、储备转岗技术等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愿望和要求。 提高职工素质已成为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勇于创新的上海工会敏锐地意识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首先要提高职工自身的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职工才知道权益所在以及怎样维权。同时,职工素质提高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上海工会在“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行动中迈出了主动的一步———2004年4月8日,随着《上海工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纲要》的出台,上海工会精心打造的提高职工素质的长效工程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围绕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市总将“加快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增强职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业人士和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素质工程的目标,通过提高技术、更新观念、铸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走向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 当代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表现在哪里?上海工人用行动作了回答:必须具有高人一筹的技术素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上海工会把提高广大职工竞争力的突破口瞄准在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升上。 职工素质工程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它来源于职工自我完善的需求,来源于上海发展的需求,也来源于工会自身发展的需求。上海各级工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抓好素质工程,就是切实维权。 面对信息爆炸的知识时代,面对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竞争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针对当前技能性工人短缺的市场需求,扣紧“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理念,实施素质工程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全面提升上海职工的整体技术素质。 市总把突破口细化为:职工技能登高计划和职工创新行动计划。 根据“职工技能登高计划”,今后3年,全市职工将通过培训、练兵、比赛、交流、晋级等技术活动,“三会”(会多岗位技能,会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会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人数要达到55%,每年要有10%的技术工人技能上一等级,有5%的技术工人拥有第二技能,有8%的技术工人成为岗位或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3年内技术工人队伍中的高级工和高级技师比例达到15%以上。 在实施职工技能登高计划中,宝钢集团“三年优化一代员工”的成绩,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宝钢集团所属十几个公司自2001年起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等级的培训、技术比赛、技术晋级,至今已经实现全员90%的再培训、再教育。到目前,宝钢集团高级工的比例达18.74%,高级技师达到2.07%;宝钢(股份)公司80%以上职工拿到了大专文凭。这意味着宝钢的职工素质已经与世界上最先进企业对标了。 人还是这些人,可是站得高了,视野开阔了,信心增强了。 …… 围绕技能登高计划,“百万职工大练兵”、“百项技能比赛”、“百家技师传艺授技”等职工创新活动,在静安、普陀、杨浦等各个区各个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遍地开花的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技术比武和技术交流、绝技高招展示和优秀进城务工者评选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职工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的积极性。职工们的技能层次提高了,岗位技术操作能手增多了。 目前,上海16%的职工拥有2个以上工种(专业)的技术等级或技术职称;31.5%的职工会简单操作电脑,39.9%的职工电脑水平已达到初级以上;26.9%的职工达到通用外语初级以上水平。 如果说技能的提高和拓展,增强了上海工人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力,那么创新能力的提高则为城市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新血液。 怎样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上海工会着力在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上,让职工更好地认识市场、把握市场、驾驭市场、运用市场。 诚信为本的职业精神,终身学习观念,民主和法制的观念,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打造出现代产业工人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职工技能登高计划和职工创新行动计划取得初步成效,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工会、在企业、在广大职工中蔓延开来,那就是:现代工人阶级在时代的洪流中为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必须全面提升素质。 那么,一个现代工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符合时代要求? ———面对市场竞争,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观念。 诚信,不光是一种品质,在市场竞争中更是一种竞争力。帮助职工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观念,就是帮助职工在职场竞争中找到了可靠的立足点。 2003年8月,上海市总向社会发出了《职工职业精神倡导公约》,号召职工树立“无欺、守诺、践约”的诚信观念。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商业、交通、邮政、卫生、电信、金融等16个系统(行业)的上万家企业在网上签约。 以树立诚信观念为主题开展的现代职业道德建设,还带动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建文明班组、创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活动不断深化和拓展,无论是命名文明班组、红旗文明岗、示范推广创建活动典型经验、评选职工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等活动,还是签订职业道德倡导公约、征集职业道德格言、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评选职业道德“双十佳”……都在有效地提高职工职业道德水平,引领着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精神的走向。 ———面对知识时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再让自己枯竭。 20年前,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在全国首创了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点燃了全国亿万职工的读书学习热情。作为有着悠久学习传统的城市,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自觉意识很快觉醒。 “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要像海绵一样,终身学习,不断汲取,让自己永不枯竭。”上海石化公司的职工孙小红在一次职工读书演讲中说的这番话,道出了上海百万职工的心声。 一个人想成功,必须是学习型的人;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随着这种朴素的道理日益深入人心,一个全社会整体学习的良好氛围正在上海形成。一项调查表明,在上海,有80.3%的职工表示要学习新的专业和技术;68.6%的职工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业余培训;37.3%的职工在双休日充电学习达12小时;76.4%的职工每年用于自身学习的费用不少于100元;49.6%的职工每年投入300元至1000元学习培训费用。 在素质工程“争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推波助澜下,上海300万职工参与了各种读书活动,读书会、读书俱乐部、读书“网上行”……一颗又一颗渴求知识的心灵被点亮了,成了夜上海最璀璨的霓虹。城市化的进程使大批外来务工者加入到职工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样刻不容缓。普陀区总工会针对外来务工者集中的的特点,特别指定了2004年度普陀区外来务工建设者“五个一”读书活动计划:编撰一本《进城务工青年读本》;建立一批外来务工建设者培训基地,对全区外来务工者进行全员轮训;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教育,特邀有关专家讲师开展专题讲座;开展一次“读书、人生、发展”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激发他们对做新上海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表彰一批读书活动先进。 ———面对法制社会,强化民主与法制观念,让职工依法维权更加理性。 市场经济体制使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嬗变,劳动争议正日益凸现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为此,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 维护职工权益,必须提高职工的民主与法制素质,让职工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需要维护、怎样维护。为此,上海市总开阔思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印发《三方商议百题集》,举办进城务工人员法律咨询现场会……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丰富职工的法律知识,帮助职工正确行使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努力提高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面对现代生活,确立健康生活理念,让明天更美好。 竞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心湖。尤其是在上海,高楼林立直冲云霄,高档商品挑战钱包……繁华的城市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向在全国人民眼里是那么勤恳、精明的上海人,承受着比其他城市人们更大的竞争压力。 面对现代生活,帮助广大职工确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增强抵御竞争压力的心理素质,是保持整个职工队伍良好稳定心态的必然。为此,上海市总通过在社区举办各种健康专家、心理学家讲座,让越来越多的职工了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对改革和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在企业开展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增强职工体魄,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新时期新阶段,面对在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上海职工正以富有历史使命感的理想信念、适应市场竞争的职业技能、诚信为本的职业精神为三大支柱,支撑起产业工人的现代“素质大厦”。 作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劳动模范引领着劳动者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就要铸造以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为核心的精神高地。 将劳模置身于时代发展洪流中,引导他们与社会同进步,与国家同发展,使劳模和劳模精神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引领劳动者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 “点燃”劳模精神,并使之成为引领广大职工不断进步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上海市总素质工程的铸魂之举。 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是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的精神高地。如今,通过上海市总工会开展的“争创学习型企业(班组)、争当学习型职工”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素质工程,把自己提升为知识型、技术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工人正日益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 在宝钢,以劳模命名的科技创新小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从原来的整个集团16个,发展到近200个,这是该公司开展素质工程中用劳模引领职工创新取得的突出成绩。 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著名劳模李斌被视为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度每况愈下,此时,作为国内业界公认的数控机床专家的李斌,不为外界任何承诺和诱惑所动摇,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李斌身上所表现出的职业敬业性、工作创新性、言行的影响性和高尚品德的传播性终于发生“裂变”效应,一是不少用户冲着李斌的名声前来订货,保证了企业一定的业务量;二是李斌带出一批李斌式的技术工人,大大提升了企业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前不久,以李斌名字命名的“李斌学校”诞生了,它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摇篮”。更体现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营业员、全国劳模邵开平不仅创立羊毛衫服务品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及时把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推动企业对羊毛织品新功能的开发;上海航天局第800研究所特级技师唐建平,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学,由一名初级工成长为特级技师,掌握高难度、高精度零件加工的尖端技术……劳模们以实际行动和骄人业绩对先进生产力代表作了全新的诠释。 劳模精神引领着上海工人阶级在学习中走在改革的潮头。一大批思想解放,自立自强,开拓创新,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优秀人才成为领军人物。高素质知识型、现代型的职工队伍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代表了跨世纪的当代工人阶级的发展方向。在今年“五一”节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的上海44名个人中,博士生、硕士生就达11人,大专、本科以上有32人。 “我希望有一天,当世人谈起浦东,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不仅仅是可观的经济数字、漂亮的高楼大厦、整洁的绿色环境,而且还有勤劳的职工、高尚的人民、良好的教育、丰富的文化以及催人奋进的现代精神。把自己锻炼成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是对浦东最大的热爱。”在去年浦东新区总工会举办的《当代职工素质与上海城市精神》论坛上,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这样讲道。 这不仅仅是浦东人,同样也是上海工人的共同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