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城管市容留装挂牌执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09:03 南京晨报

  从“83”式警服开始,到“89”式、“93”式、“99”式警服,模仿者亦步亦趋。为什么众多部门热衷于模仿警服?江苏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分析,模仿者认为公安机关执法具有强制性,使违法人员感到畏惧。现在还有部分公民法制观念淡薄,围攻、谩骂、殴打执法人员,以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一些部门就产生了穿一身仿制警服壮胆、借一身“虎皮”自我保护的念头。但是,一些部门在执法时确实会因为缺乏直接的身份证明导致执法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城管、市容部门提出保留制服似乎也有道理。 记者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从南京市行政执法管理局了解到,从8月1日起,该局将无条件执行国务院整顿统一着装的要求,全体城管队员将脱下帽子,去掉领花,卸下腰带。

  据介绍,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便于管理和加强队员的自律性,队员们现有的服装将保留,同时悬挂标有编号的小胸牌,这也是吸收了其他多部门经验的做法。

  2002年9月16日,作为南京市政府部门职能改革的试点,南京市行政执法管理局正式成立,接收了市容、环卫、规划、绿化、交通、工商、市政6个部门、58项行政处罚权的授权,本来分属6顶“大盖帽”的职能统一到了一顶“大盖帽”下,违章建筑、占道摊点、城市“牛皮癣”、渣土抛洒、毁坏绿化、卫生死角等成了对这顶“大盖帽”的考验,将近两年的工作中,他们在南京市容面貌改善、文明执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之前,该局曾上交暂缓摘帽的申请,但对队员的宣传中,已经做好了摘帽的思想工作。有关局领导表示,摘帽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会更注重文明执法。 执法部门 摘帽执法底气不足 有消息说,南京市城管目前正就此事积极跟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缓脱。城管部门担心,如果取消制服,有些执法人员执法底气不足,执法难度也将加大。他们还认为,统一着装可以表明执法人员的真实身份,有利于百姓进行监督。环保、质监两部门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市城管的一位人士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暴力抗法者经常是专打便装执法人员,对着装执法人员一般不敢轻易动手。同时他们担心取消统一着装后,一些居心不良者将更容易冒充城管执法人员对老百姓进行乱执法,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执法的公信力。 专家建言 改变执法方式提上议事日程 江苏省法制办的一位专家表示,此次大盖帽的全国统一整顿,实际上是我国政府行政执法理念的悄悄转变,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动作。他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执法时务必是2人或2人以上,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出示证件,告知对方自己的权力,至于制服、大盖帽等不是执法者必备的要件。权威来自于你的执法是否透明公正、是否能以法服人,而绝不是衣服和帽子,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平时注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届时,大盖帽就不会成为现在这样一个现象和问题来加以讨论。他同时指出,整顿不能总搞下不为例。整顿4次了,现在仍然这么混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把这件事情法律化、制度化。不能总搞运动,否则风头过去了,一切又会照旧。不严肃吏治,任何事情都难以按规矩办,政府也将陷入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低效或无效专项整治的泥沼。

  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各个地方、部门热衷于扩大统一着装范围的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其一,将配发服装看作是一种福利,变相增加公务员收入;其二,大批量定制服装要与多家服装厂发生经济关系,为某些官员提供了“权力寻租”机会。在整顿的同时,要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格限定着装范围,只有与国家强制权力密切相关的部门才能统一着装,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尽量不统一着装,否则会“稀释”百姓心目中的权威性。

  省整顿统一着装办公室的负责人强调说,不能把执法与统一着装画等号,要转变那种靠制服来管、来压、来吓的威权执法观念。不穿制服,应该更容易贴近群众,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另外,脱装以后,更要认真执行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制度,并对相关的执法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省里也在研究是否可以在执法时佩戴袖章等其他一些统一的标识,以方便执法。

  有专家则认为,权力本身与着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简单地依附制服,有“狐假虎威”之嫌,反而容易造成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专家指出,只要在执法时出示相关证件,并严于执法,文明服务,穿什么制服都在其次。目前有些违法行业如街边小贩等,看见穿制服的就一哄而散,反而不利于执法,因为城管便服出巡,小贩可能还问他要买点啥,这样更利于发现问题。穿制服的人来了,秩序才能得到保障;穿制服的人缺席,秩序就无法维持———从长远看,这种“制服敬畏情结”并不利于城市秩序真正得到保障。 市民热议 要从威吓走向服务 路过南京的赵强先生:制服是“国家权力”的符号。老百姓不满的不是戴“大盖帽”,而是戴“大盖帽”的人办事时不依法执法、违法执法之后又不能依法追究其责任的行为。我在深圳呆过多年,发现那些看大门的、接待的人也戴“大盖帽”,但他们不打人。所以问题的实质不是脱不脱帽,而是执法严不严。

  顾先生:本人就是一名警察,除了执行公务外,一般不爱穿警服。因为社会上穿仿制警服的人太多,太乱了,就连扫大街的也是一身警服,且衣着不整,老百姓分不清楚,就说这些警察太糟糕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议论,我就感到惭愧,真希望认真整顿。着装是国家权威的象征,非执行公务时应着便服。

  一位未留下姓名的先生:中央早已明文规定,统一着装违规的部门应该脱帽。这不是讨论应不应脱帽的时候,既然国家规定了,就得执行。

  与市容、城管部门打过多次交道的任先生:不是脱不脱帽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应不应该撤销或合并这些部门的问题。从现在的社会效果和群众的心声看,市容和城管还不如一些城市组织的老干部老大妈一样的监督队伍,这些组织往往保证了一个城市的干净、一方太平,与市容和城管乱罚款、追着小商小贩等城市生活的弱势群体不一样的是,这些老人家大部分是通情达理有耐心、坚持原则不胡来,而且与专职的城管相比,他们基本是志愿为社会服务的,财政成本低。

  某房产公司保安夏先生:保安部门是否要脱帽?我们内保目前还没有接到主管部门的文件说要脱帽,我们像以往一样着装会不会违规?

  市民葛女士:不能脱帽,城市里还是需要城管大盖帽的。比如说,我经常去买菜,看到相当多的卖菜摊贩违规占道,影响市容,不方便行人,这就需要他们怕的人来管,如果不管,环境会更差。如果不戴大盖帽,城管说话市民肯定不会听。记得南京一位城管大队长被砍时,他戴着“大盖帽”,如果不戴,他可能被砍得更厉害。城管自身的素质的确需要提高,但仍然不能脱帽,一脱就会乱套。

  侯先生:应该脱帽。一个部门的形象主要是看工作人员的素质,而不是仅看着装。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01年,南京的市容人员曾戴着钢盔上街,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威吓”(侯先生曾在报上发表过题为“摘下吧,头上的钢盔”的文章,呼吁市容和城管应该贴近群众,以人为本)。现在的政府都在强调服务性,而不是威慑性。就连警察都在向服务型转变,法院、检察院的服装都尽力表现“亲民性”,市容、城管凭什么还要坚持“大盖帽”能方便执法的理论?我认为他们应该彻底转变官僚思想。 解决方法 挂牌上岗执法 不少市民表示,目前大家都在谈服务型政府,城管要与其他政府部门一样,放下官架子,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以前戴惯了大盖帽、穿惯制服的国字号司里、局里的人们,观念不变脑筋不换,最终失去的将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老百姓。城管队员取下大盖帽实际上是全面推行人文城管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顺应市民群众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取下大盖帽后,城管队员应该统一挂牌上岗执法,将执法者的单位、姓名、职务公之于众,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而且还应该对挂有“城管监察”、“城建监察”字牌的非城管监察车辆进行认真清理。 社会反响 晨报热线打爆 昨天晨报有关“江苏整顿大盖帽发出最后通牒,市容城管是否脱帽”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从早上上班开始,晨报热线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共有130多个热心读者致电本报84701110和86854511两部热线。绝大部分读者认为,市容、城管一定要脱帽。一位已经75岁高龄的唐老先生更是不畏酷暑亲自赶到晨报表达了他的观点———“国务院的政令不能讨价还价。南京要做全国各地的表率!” 新闻链接 运政、路政明天摘掉大盖帽 记者从南京市交通局法规部门了解到,8月1日起,全市交通部门原着统一执法标志服装的人员,除经国务院批准的可以统一着装的人员外,全部停止统一着装,包括运政、路政等执法人员、收费人员以及其他着统一交通执法服装的人员。

  据介绍,停止统一着装后已发给个人的执法服装暂由个人保管,对库存的服装暂由原服装管理单位保管;对随服装配发给个人的大檐帽、帽徽、领章(花)、臂章、肩章、胸牌等制式标志,暂由所在单位收回、保管,并由所在单位按人进行登记。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门可以统一着装的人员为对外开放港口从事港务监督的外勤工作人员和对外籍船舶检验的专职人员及内河港务监督工作人员。(来源:南京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