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城墙现存隐患59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09:40 南京晨报

  核心提示:比世界闻名的巴黎城墙长3.67公里的南京明城墙,有600年历史,根据南京市今年在雨季前部署的明城墙险情检查工作显示:南京明城墙目前存在的可见性险情共有59处。这其中,拥有约10公里明城墙的玄武区存在险情最多,共有42处,鼓楼区拥有6处,下关区拥有7处,白下区拥有3处,秦准区拥有l处。 从中山门向前湖进发,路的左侧是一排高耸的明城墙,在郁郁葱葱的乔木的包围之下,显得古朴沧桑。然而,墙上的一处处蚀洞和缺口,以及钉在墙上的“险墙勿近”的警示牌却在提醒我们,经过这里是一段可怕的旅途。因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为,除了墙上的不明显的警示牌之外,没有任何警示标识可以让我们知道这里的情况,也缺少保护性的设施使我们在此遇到突发性的崩塌时可以得到保护。资料显示,在这一段周围的明城墙,每隔约50米即有一段有坍塌可能的险处。

  因为年代久远,明城墙历年来不断发生坍塌事件,就在去年汛期,定淮门、廖家巷和下关狮子山西南侧的3段明城墙分别坍塌。而从1991年以来,明城墙坍塌多达7次,最大的一次坍塌约有70米。

  据专家介绍,造成城墙坍塌的具体原因有多种,如狮子山段坍塌是因为水顺着山势渗透进了包山墙;廖家巷段是因为大树扎根墙体造成土质疏松最终坍塌;还有的是因为城墙内部结构膨胀率不一导致。

  近日每次在大雨后,中山门隧道内上方就有不断的水流蜿蜒下来,在水流急剧的时候中山门看起来甚至像水帘洞一般,完全不是以前外面下雨里面干燥的景象。据介绍,600年前的明城墙原本有防水层,当时的工匠用黄土和石灰夯成厚厚的灰土层,获得不错的防水效果,明城墙600年因此屹立不倒。但毕竟岁月沧桑,过去的防水层已经全部失效。雨水顺着各种缝隙进入城墙墙体,热胀冷缩破坏了墙体的稳固性;同时,由于植被的扎根城墙,一些较大的树木根系也造成了城墙墙体的危机。据估计,除了近几年南京大规模修复的15公里城墙外,南京明城墙大部分都存在隐患。 附:城墙历年坍塌略览1991年前湖段:整体坍塌70米;1994年玄武湖煤气柜段:外侧中部脱落;1999年九华山西侧:外侧坍塌40米;2003年定淮门、廖家巷和下关狮子山西南侧等多处,其中狮子山段约30米。 名存实亡的保护红线 1996年出台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现存城墙的保护范围为墙基两侧各不少于15米,严禁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与修复城墙无关的建设;1997年编制完成的《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指出“城墙安全保护———按照城墙高度的1.5倍并不少于15米的原则划出,该范围为禁止建设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依墙而建的小屋和工厂至今仍成串成行,15米保护红线成了聋子的耳朵。

  中央路沿线东侧就有不少企业是依墙而建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某汽车修理厂的库房、锅炉房、厂房等生产重地都紧贴城墙,高大的厂房把古老的明城墙遮挡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只有从玄武湖公园里才能看到这段城墙的真容。从台城上走一遭,放眼望去也是大片大片紧挨城墙的住宅区。据了解,南京明城墙两侧15米范围内共有3770多户居民和占地646万平方米的工企单位。成堆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废物使明城墙不堪重负。

  《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还规定“现存城墙的建设控制地带是墙基两侧各不少于50米,该范围禁止一切与风景游览无关的建设活动”。但目前,就连15米红线都名存实亡,何来50米的建设控制地带呢。名存实亡的红线给古城墙保护带来极大威胁,更给城墙休闲观光功能的开发出了难题。 发展第一?保护第一? 明城墙要保护要管养……于是乎,以城墙为资源的经营项目应运而生,城墙上建起了亭台、展厅、公园,城墙的肚子里也被掏空做起了娱乐场所……随着开发城墙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这经营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台城可谓南京市明城墙修复的最完美最经典的一个段落,甚至可以用来作为明城墙修缮的范例,然而,在这段城墙的肚子里,曾经开设过一个与明城墙整体形象极不相称的“投镖射箭厅”。以前,从解放门进入玄武湖公园,透过绿树的掩映,就能看见依城墙而建的高架铁桥。铁桥上,烫金字的“信业台城桥”下面便是清晰的喷漆标识“投镖射箭厅”。据了解,从1994年高架铁桥建起之后,城墙内先是搞了“建国50周年成就展”,随后是“旅游工艺品展销”,但是都不成功。于是,针对城墙的特色,城墙内又开了一个“模仿古代城墙攻御方式”的“投镖”游乐。对此,南京市文物局有关人士曾解释,高架铁桥建于1994年,当时的目的是给人一个通道,里面搞一些经营,但是因为经营不好,所以已经关闭了,现在应该算是一个单纯的通道了。

  用经营得来的资金维护保养明城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何处理经营城墙和保护城墙的矛盾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拆迁推进难度大

  昨天的市长调研会上,有关部门的人士介绍,明城墙周边大部分是低矮破旧房屋,居民生活条件差,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下放回宁户、两牢释放人员、低保户和弱势群体,他们一方面想通过拆迁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拆迁尽可能多获补偿,因此拆迁难度很大。另外,城墙周边还有很多违章建筑。据了解,南京明城墙两侧15米范围内共有3770多户居民和占地646万平方米的工企单位。今年要建设月牙湖、光华门—友谊村段,长约650米,拆迁房屋约1万平方米,居民152户;解放门—神策门段,长约4400米,需拆迁居民约1300户,工企单位15家,房屋约6.3万平方米;建宁路—挹江门段,长约650米,需拆迁居民约40户,房屋0.3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明城墙维修碰到其他需要保护的文物怎么办?如,解放门-玄武门段的规划,有5幢民国建筑(约1600平方米)需要拆除,同时将周边道路拓宽到18米至40米。考虑到城墙周边为休闲旅游区域,和5幢民国建筑需要保护,现有的交通流量不大,另外也不宜将大量车流引至城墙边。建议:保留5幢民国建筑,对民国建筑内的住户实行置换,整治出新后作为管理服务用房。 防水层遭破坏城墙屡修屡坏

  今年5月中旬,南京市中华门城墙左侧约500米处,一段施工脚手架轰然坍塌。

  记者调查发现,施工脚手架坍塌是因施工位置不当,但城墙的脱落是早已存在的情况。施工现场的工头介绍,由于城墙顶部的防水层被破坏,经雨水冲刷的墙体在修葺过程中几次发生局部坍塌。原本根据“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他们在城墙维修中,对原状保存较好的城墙段采用老城砖补砌,修复墙体;对破损坍塌严重的城墙采取内置框架,外贴条石,顶部铺设城砖的修复方法,使补筑的城墙与老城墙的整体风貌和谐一致。但是年久失修,疏于保护使得这一方法进展缓慢。

  当时,中华门城墙园林管理处的有关人士介绍,这段城墙之所以在近三年间修了坏,坏了修不下三次,主要还是因攀附在城墙上的植物破坏了城墙防水层,防水层一旦被破坏,遇到连日阴雨,墙内渗水,城墙鼓胀脱皮,就会有坍塌的危险。据了解,南京城墙的其他片段有相似遭遇。 资金筹措难度大

  由于当前城建和老城专项资金到位率均不够理想,制约了拆迁工作的全面展开。按计划全年老城整治需土地储备中心安排资金7亿元,目前实际到位仅1.3亿元,两者差距较大,已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城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长蒋宏坤表示,今年的整治工作一定要确保完成,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和经济实体能投资明城墙。

  在明城墙整治过程中,因为资金缺乏往往不得不妥协,如解放门-玄武门段,根据规划红线需拆除距离城墙约30米的4幢多层住宅(总面积6500平方米,需拆迁资金3600万元)、部队干休所(总面积8300平方米,含7幢3层以上住宅,需拆迁资金7100万元),鉴于当前城建资金比较紧张,拆迁难度较大,只得将规划道路宽度作适当调整。经过这样的处理,可节省投资1.2亿元。 出城就得穿越明城墙? 美国规划协会曾评价南京具备成为世界历史名城的潜力,其独特性在于:“城墙围着的首都城市”、“中国现存的惟一有城墙的历史都城”、“世界最长的城墙:33.676公里(现存23.743公里)”。如今,明城墙围合的43平方公里老城范围内已经塞满了150万人口,南京要发展必须跳出老城开拓新区。此时,交通就成了瓶颈,因为明城墙的存在,出城的道路必须穿过或打断城墙,这又使得交通发展和明城墙保护变成了一对矛盾。

  据了解,近10年以来,南京因改善交通而造成明城墙损伤的情况不在少数。2001年因修玄武湖隧道,先拆了城墙再重砌;2000年,建设清凉门大桥让此处城墙往下缩了4米的高度;1995年因后标营修路,城墙被拉开了100多米长的缺口,还有集庆路破墙而出;下穿中山门的两条隧道至今还在不停地漏水,导致城墙有所塌陷。据统计,目前南京市已有28条出城道路,它们或多或少地损伤了明城墙的历史原貌。

  尽管,南京已确定了“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跳出老城发展新区是必然趋势,但是,摆在南京人面前的问题就是,老城交通如今越来越拥挤,要想缓解出城难、进城难,就得多增加出城道路,增加道路怎么也绕不过围着南京主城的明城墙。即便在不久前,南京市也还传出“今后将再规划16条穿越明城墙的出城道路”的消息。就此,南京市规划局的有关人士昨天解释,《南京城墙保护及道路规划》只是该部门做的一个研究性质的课题,至于16条出城道路是否按这部规划实施,还要根据将来的情况而定。不过,出城的道路必须穿过或打断城墙,这一点,想避也避不开。 明城墙是这样修复的

  古代筑城墙用的是砌墙填土的方法,边砌墙边往中间填土再夯实,一层层向上修,这种工艺他们在修复一些损坏较小的墙体时仍在用,这样修的城墙,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与古城墙接近可以说是整旧如旧;但在损毁很严重落差很大的城墙段上,就只能用框架结构了,因为经过几百年风吹雨打和战火破坏后,城墙本身已经谈不上坚固了,压上大量泥土后,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以在东干长巷的城墙整修工地一段近900米长的城墙为例,墙顶宽近17米,平均要修3米多高,如果用填土的工艺,就意味着要往上压差不多5万方土,这对现在的城墙几乎是灾难性的。曾经从事明城墙修复的江都古建的一名工程师表示,用框架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重量轻,能减去城墙一大半的压力,此外施工经费也能减很多,用这种工艺,尽管内部结构与古城墙不同,但从外观上看,也能说是整旧如旧了,硬是追求从内到外都和古代一样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来源:南京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