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走进云南边防”系列报道 文山:绿色的证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14:12 新华网

  近年来,云南在加强边防建设、开展“兴边富民”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展现边关新风貌,本报记者姜兴华深入云南边防实地,采写了一组稿件。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这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编者

  7月初,记者沿着上世纪末扫除雷障的云南千里边防线,辗转来到位于中越边境的文山段。

  当年,扫雷官兵创造出了“伤亡最小、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世界扫雷奇迹”。今天,“雷场绿色革命”已使这片昔日的焦土变成了“生态绿洲”。

  扫除雷障与保护生态是一大矛盾。据国际扫雷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国际上不少已扫雷区域水源枯竭,植被被毁,动物远走他乡,形成“生态荒漠”。当年,云南边境大扫雷的硝烟刚升起,西方媒体曾对由此而带来的生态和环保问题妄加评议。“昔日扫雷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今天让雷场披上绿装是为了证明中国政府实实在在让边民奔小康。”见证了云南边境两次大扫雷的文山军分区政委刘志和对记者说:“当年扫雷中,官兵就开始了扫雷与保护生态并举的‘雷场绿色革命’,探索出26种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科学扫雷法。每扫除一片地雷,官兵们就与边民一起把香蕉、荔枝、茶叶、草果、杉木等果苗、树苗栽种到雷场上。昔日雷场逐渐恢复了亚热带丛林的繁茂景观。”

  “老乡,你家的生活过得咋样?”在距边境线不到一公里的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记者问左腿装了假肢的农民罗老三。“地雷让我成了残疾人,家里的地也大半被毁,原以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但令我高兴的是,政府每月发给我伤残补助费,为我家建起了新房,子弟兵还上门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如今,家里不仅种了果树和高产蔬菜,还饲养了十几头牛、羊,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子弟兵为沙仁寨恢复生产生活出了大力!”田蓬镇党委副书记牟成东接上罗老三的话茬:“沙仁寨是一个苗族村寨。扫除雷障后,部队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将全村55户人家整体搬迁到山下,并提出了‘山上戴帽子’(种植用材林)、‘山腰缠带子’(发展经济林果)、‘山脚米袋子’的立体开发经营发展思路,帮助群众种植用材林和果树百余亩,使沙仁寨成为雷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村。”

  离开沙仁寨,记者来到天保口岸,这里曾是雷障最密集之地。当年,扫雷官兵在此扫除地雷近万枚,打通长1.4公里、宽40米的安全通道,为创办占地730亩的国际贸易口岸基地彻底清除了雷障。与此同时,边防官兵也叫响了“让天保变成生态口岸”的口号。如今,昔日的雷场通道已是林荫蔽日,边民已成为拥有数百亩茶园、胶园、荔枝园等10余种经济林木的业主,曾一度疯长、与经济林木争夺养分的有害植物“飞机草”,也因经济植物唱“主角”而逐渐消失。边民陈绍林一家过去年均收入不足300元,大扫雷后,官兵帮助他在扫除雷障的地区种植上经济果林,利用果林的蔽荫效果发展养殖业,如今资产已达20万元。文山州委书记张田欣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文山军分区通过“雷场绿色革命”,已为1306个自然村的3.7万户18.5万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文山段边境“雷场绿色革命”只是云南千里雷场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云南省军区统一规划,组织官兵在营区附近和离村寨较远的已扫雷区上结合建设绿色生态营区,种植各种经济林木。仅边防某部就种植了千亩柚木林,成活率达99%,专家称该部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前景不可限量。记者看到,20多万亩的橡胶林、茶园、香蕉园等经济作物园区与2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林,把云南边防装扮成“绿色长城”。曾一度在滇南某雷区消失的亚洲象,又从境外陆续“回国”了,且达数百头,昔日雷场成了亚洲象的理想栖息地之一。过去只有在澜沧江流域才有的孔雀等珍禽,如今也时常在红河岸边的昔日雷场嬉戏。今年4月,前来昆明参加“人道主义扫雷技术与合作国际研讨会”的专家称,创造了世界扫雷奇迹的云南边防部队又创造了快速恢复雷场生态的奇迹。(记者 姜兴华)(来源:解放军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