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鱼骨庙 不知里面供何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20:04 城市快报 | |||||||||
记者 黄卫/城市快报 天津已经消失的古迹,到底有多少能够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翻阅当年的《直隶省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实业调查记》(以下简称《实业调查记》),发现记载的天津古迹中,竟然有一座世人不知的古迹———鱼骨庙。记者追寻鱼骨庙旧址,却又发现诸多有关鱼骨庙的疑问难以开解……
《实业调查记》明确记载:“邓家岑有鱼骨庙,鱼骨为梁,龟骨为神像底座。”然而,邓岑子村中却没一个人知道…… 疑问一 到底有无鱼骨庙? 在《实业调查记》中,当年的调查员分10个区域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资料搜集。王家翰与兆瑞湘负责第九区(天津与北京两市)的调查。在100天的时间内,两个人完成了对两个城市各个方面的调查报告。在有关天津古迹的报告中,两个人将鱼骨庙列入其中,文称:“邓家岑有鱼骨庙,鱼骨为梁,龟骨为神像底座。” 鱼骨庙?邓家岑?到底是什么样的鱼骨能够承担起庙宇的房梁?为何在邓家岑要建鱼骨庙?这个鲜为人知的鱼骨庙实在让人参不透其中的奥妙。如果要追究鱼骨庙的根源,必须到邓家岑走一趟。 如今的邓家岑已经叫做邓岑子了,这个坐落于葛沽镇的小村庄,并没有因为鱼骨庙的存在而知名。相反,当记者询问鱼骨庙在哪里时,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而且,这句答案竟然出自村中一些古稀老人之口。 古稀老人竟然不知道自己村中的古庙,这就有点让人怀疑鱼骨庙存在的可信度了。“确实是这样。1980年前后,我在这个村子就询问过许多当时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而我得到的回答也大概如此。只不过那时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还听说村子中有过这么一座古庙,但就是没有亲眼见过。现在村中的这些老人,又比那时小了二十多岁,即使他们没有听过鱼骨庙的名字也不稀奇。”葛沽镇民俗研究室的张金樵这样告诉记者。 张金樵当年寻访的老人,基本上出生于1900年前后,村里有没有这座鱼骨庙,应该不会记错。如果他们说没有见过鱼骨庙,那么就证明在1910年以前,鱼骨庙就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在1913年开始的实业调查中,为何在调查报告“天津古迹”部分又有“鱼骨庙”的记载呢? 陆辛农之孙陆惠元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商品陈列所的严智怡所长规定,所有调查区域的调查,必须以当时该地存在的实物为根本。我的祖父当时负责水产项目的调查,虽然对于其他各区的调查过程不太了解,但所有写入记录报告中的事情都应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在1913年直隶省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实业调查时,邓岑子村应该还有鱼骨庙。既然这样,为什么实业调查的记录与村子中老人的回忆不一致呢?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在一本名为《葛沽杂史》的古书中,记载康熙皇帝赐名邓岑子村的庙名为“鱼骨庙”,并题写楹联“百年鱼骨为梁架,千年龟髓附至尊”…… 疑问二 康熙赐名“鱼骨庙”? 小小鱼骨庙,竟然有了“官方”和“民间”的两种记录版本,这说明,鱼骨庙很有来头。对当地民俗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张金樵,经过多方搜集,终于找到关于鱼骨庙的又一新发现———康熙皇帝当年曾为该庙赐名并题写楹联! “葛沽镇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是个客商云集的大镇,粮漕、盐业以及渔业、商业构成了当年繁华的城镇。而邓岑子,因为两样宝物在葛沽镇扬名,一是鱼骨庙,一是马蹄井。”张金樵说,“邓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年以前,当时这里还是海岸线,紧靠着大海边,是个并不起眼的小渔村。在邓岑子村有一片古海岸遗迹———贝壳堤,从整体看,像是人工建筑的一道道‘防潮堤’;因为有些地段已被河流冲刷或人工搬运殆尽,所以就某一部分看上去,又像是一座座乳白色的‘沙丘’,当地群众称之为‘岑子’、‘坨’或‘堼’。组成这些堤的物质,不是沙子,而是各种各样的海生介壳动物遗骸———贝壳。‘贝壳堤’高出海平面3~4米,最高可达5~6米;一般宽为10~50米,最宽可达100米。这一贝壳堤北起自白沙岭,向南经军粮城———大郑庄———泥沽———邓岑子———新开路———上古林———老马棚口一线,至河北省岐口。由于绵延数百里的贝壳堤储存了大量的淡水,所以邓岑子村中这口马蹄井常年有淡水自地下涌出,实际上就得益于贝壳堤。” 康熙皇帝又怎么给鱼骨庙赐名的呢?张金樵在一本旧书集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张金樵说:“我在查阅一本名为《葛沽杂史》的古书时,发现在该书的楹联卷中,记载了康熙皇帝赐名邓岑子村的庙名为‘鱼骨庙’,并题写楹联‘百年鱼骨为梁架,千年龟髓附至尊’。据推断,是康熙三十二年题写此联,但不能最终肯定。” “不过,有一点可以相信,康熙皇帝前来天津的几次巡视中,应该巡视过海防以及漕运场所,而葛沽镇又是当时的漕运重镇,有理由相信康熙皇帝到过葛沽镇,而邓岑子是当时葛沽镇的知名景点,皇帝到那里观赏一番理所应当。”张金樵告诉记者。 鱼骨如果能够作为房梁,第一要有足够的长度,第二要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第三还要能够长年不腐…… 疑问三 多大鱼骨做房梁? 关于鱼骨庙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翻遍大大小小的古书旧志,多者记录不过三四十字,少者仅有十几个字。即使在较多的文字记载,也只是说明鱼骨庙只有一栋房子,不算高大气派。那么,能够让皇帝亲自书写庙名与楹联的原因,只能是它的核心内容———“鱼骨”的奇特,不然,康熙皇帝怎么会命名为“鱼骨庙”? 鱼骨如果能够作为房梁,第一要有足够的长度,第二要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第三还要能够长年不腐,否则不是房子建不起来,就是建起后没几天就哗啦啦成了豆腐渣工程。那么,应该到哪里寻找这么粗大、这么坚实的鱼骨头呢?邓岑子村的老人已经没有见过这座庙,恐怕只能靠猜测来重组那座神奇的庙宇了。 陆惠元老人在退休前,一直从事博物馆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他推测,这座鱼骨庙的房梁应该是由鲸鱼的下颌骨构成!“大鲸鱼的下颌骨长度多数都在3米以上,是个类似于扁片型的骨骼,非常坚硬、结实,并且不容易腐化,保存几百年没有问题。鱼骨庙既然是一间屋子构成,那么它的宽度不会太大,3米以上的鲸鱼下颌骨足能够担当房梁的重任。除了鲸鱼的下颌骨以外,鲸鱼身体其他部分的骨骼都没有这样的长度和硬度,而其他鱼类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天津邓岑子鱼骨庙的房梁,是由鲸鱼下颌骨构成。” 陆惠元老人的想法与远在浙江的一座古迹内容不谋而合。清道光《象山县志》载:“石浦二湾头有鱼师庙”,鱼师庙旧址内现存4根做庙栋梁的大鱼骨,最长一根为4.18米,重150公斤。这些鱼骨正是鲸鱼的下颌骨。据陆惠元老人推算,如果鲸鱼下颌骨达到3米以上长度,那么自身的长度应该在18米以上,是条地地道道的巨鲸。 从常理推断,鱼骨庙供奉的神像应该与天津海边渔村的供奉相仿,要么是龙王,要么是天后娘娘…… 疑问四 鱼骨庙中供何神? 按照仅有的资料记载,鱼骨庙中供奉有神像,而且神像的底座也由海龟壳构成。但是,鱼骨庙中究竟供奉哪位神仙,却没有相关的史料说明。如果从常理推断,鱼骨庙供奉的神像应该与天津海边渔村的供奉相仿,要么是龙王,要么是天后娘娘。张金樵认为,葛沽一带还有供奉观音大士的神庙曾经存在,因此不排除鱼骨庙供奉观音的可能。 天后庙中最特别的是它常常供奉有木船的模型,船上还载有船工的雕像。这些木船都是海上人家放在这里供奉的,目的是希望天后能保佑他们航海平安。天津大沽一带渔民,最早就有在天后宫挂帆船的习俗,以此保佑在海上的亲人,还有些天后庙供奉有巨大的鱼骨,被称作是与天后有关的圣物。张金樵据此认为,邓岑子当初作为渔村,鱼骨庙在村子的北边(靠海岸线方向),应该供奉这些保佑渔民的神像。 也有意见认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的气节曾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伯夷、叔齐让国的故事,对形成谦恭、谦让、忠孝、廉洁、崇尚气节等民族传统发挥过重大作用。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滦河东岸建了一座夷齐庙,今卢龙、迁安仍流传着夷齐庙的栋梁是一根巨大的鱼骨所做。如果将这一传说加以考虑,天津鱼骨庙是否是为怀念伯夷、叔齐而建的呢? 邓岑子村的鱼骨庙如果存在,那么这座庙宇究竟是供奉的什么神像呢?没有切实的资料可查,所有的一切只能是推测而已。 当时人们都认为鲸鱼“长千里,鱼鳞大如铜锣,周身长有红毛,眼睛为夜明珠,鼓浪成雷、喷沫如雨”…… 疑问五 津人曾经崇拜鲸鱼? 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的鱼骨庙,在越南找到了知音。越南头顿市的山上,还有一座二百多年历史的鲸鱼庙。相传古时有鲸为拯救当地渔民而牺牲生命,当地渔民为纪念它,将它的鱼骨安放于庙内供奉。 几千年前,天津海岸线可能还在现在的市中心。茫茫无际的大海中,难道就没有巨型鲸鱼活动?张金樵告诉记者,在贝壳堤附近,随便向地下挖几米深,都能找到鱼类的骨骼存在,里面很可能有鲸鱼骨骼。 陆惠元老人说,在古人的眼中,鲸鱼存在着许多神秘的色彩,当时人们都认为鲸鱼“长千里,鱼鳞大如铜锣,周身长有红毛,眼睛为夜明珠,鼓浪成雷、喷沫如雨”。他曾经听祖父陆辛农说过一个特别有趣的实事:光绪年间,北塘捞到一头不知什么原因死掉的鲸鱼,当时正好有一家正要安装房梁。这家主人马上跑到捞到鲸鱼的渔民家,花了10吊钱买下鲸鱼眼睛,用红布系好后挂在房梁上,晚上让朋友们到家里来看夜明珠。当时正值夏天,这家主人拿着扇子在院中连续看了两个晚上,依然不见夜明珠发光,等到第三天晚上,突然“啪嗒”一声,从红布包里面掉下一些东西,主人捡起一看,原来是蛆。大热天的,鲸鱼眼睛能不腐烂吗。 由此可见,在光绪年间,人们还认为鲸鱼是怪物。那么在更久以前,把鲸鱼当神来供奉、崇拜,也是有可能的。 我奶奶见过“大帅” 无独有偶,记者在塘沽北塘采访时,碰到63岁的李学韩老人,他对记者也提起了鲸鱼的故事,他向记者讲述的是1900年发生在北塘的一次捕鲸过程。而亲口告诉他这件事的,就是他的奶奶。 李学韩说:“我奶奶是1881年生人,她曾经亲口向我讲述了1900年村里捕杀鲸鱼的过程。当时,北塘村紧邻大海,经常有大鱼进入村口附近的海湾。那一年春天,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村边的海湾中游弋,引起村民的恐慌。当时的村民认为,鲸鱼是个不祥之物,把它称为‘大帅’。每当‘大帅’出现,就会引起灾祸。所以,村里的男人在村正(村长)带领下,端着十几杆火枪来到海边,轮番向鲸鱼轰击。说也奇怪,村民向鲸鱼打了许多枪,竟然没有把它打死,直到最后集中火力向鱼嘴轰击,鲸鱼这才毙命。当鲸鱼被人们拖上岸后,村里人都争相观看。我奶奶告诉我,那只被打死的鲸鱼眼睛足有脸盆那么大,嘴巴能容一个人站在里面,村里人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将鲸鱼肉分割完,全村人吃了好几天。不过,转年春天,村里闹瘟疫,死了好多人,人们都说是‘大帅’惹的祸。”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