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化改革 加快创新 为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提供体制保障——在中共鞍山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09:26 千华网-鞍山日报

  李英杰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确定完善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进一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步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为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提供体制保障。

  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鞍山作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九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改革开放,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注重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鞍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

  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比重明显下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推动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市属国有中小企业转属改制发展,企业内在增长机制不断增强,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鞍钢经过“九五”、“十五”的改革改组改造,已跃入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前十名。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8.6%,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进行。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县(市)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改革政策,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扩大县域经济管理自主权,完善市、县(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县(市)区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初见成效。坚持依法行政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努力创造有利于加快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法制和人文环境。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顺利完成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初步形成了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困难群体保障得到加强。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2000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10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人数达到17.39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40.2万人次,我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创业示范基地”。

  社会领域改革稳步实施,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领域改革,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充分肯定我市各项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公有制实现形式较为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力度不大。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根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去年9月,市委召开了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三个基本”的奋斗目标,实施工业强市方略,建设“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形成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发展格局,加大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营造鞍钢经济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主要任务。实践证明,市委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完全符合鞍山实际。市委九届八次全会集中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影响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性障碍问题,是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继续和深化,必将对加快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处于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必须着力把握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必须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羁绊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用新思想、新观念推动改革的深化。鞍山作为老工业城市,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一些领导干部仍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和办法,指导和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改革。改革的过程是不断冲破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过程。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首要位置,自觉转变那些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尽快树立同振兴老工业基地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改革观,用思想的解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鞍山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既有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也有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些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些问题不很好解决,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甚至损害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必须把改革和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调整、促改造、促发展。加快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我们必须运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自觉融入到沈大经济带区域发展之中,融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产业链条之中,融入到世界经济循环之中,在开放的大背景中审视改革,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开放中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是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上来,增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坚定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成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力量。

  二、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历史机遇,以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重点,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提供体制保障。到2010年,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形成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发展格局;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各项任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结构得到较大改变;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型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开放格局;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装备制造、轻纺、矿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任务。

  当前,我们要从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优化结合起来,尽快形成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发展格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尽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大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着力推动已转属县(市)区的中小企业抓紧进行改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今年实现国有资本从工业中小企业全部退出,力争明年实现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市场机制,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污染严重和浪费资源的企业依法破产关闭。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规范上市、法人参股、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推动产权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积极支持鞍钢深化各项改革。努力为鞍钢实现“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的战略目标,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矿产资源、土地征用、人员安置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着重推进鞍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厂办集体企业问题。建立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从今年开始,一定三年,以2003年鞍钢上缴各项税收所形成的市财力为基数,超基数的50%部分,用于解决困扰鞍钢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以确保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管分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市场化,政府监管法制化,力争两年全面完成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放开产权市场,鼓励外资和国内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放开经营市场,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行业实行特许经营。放开作业市场,全面放开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加快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政策补偿机制。推行价格听证、服务听证等制度,对进入市政公用行业的企业资格和市场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履行合同情况,依法进行有效社会监督。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按照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尽快形成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界定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管理方式,把工商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公益公用事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等纳入到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抓紧改革和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国有资产经营绩效评价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实行非禁即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能源、交通、金融、保险、电信、医疗、文教等行业和领域,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分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本级每年将一般预算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扣除鞍钢部分后的50%,作为本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市)区每年将一般预算可支配收入增量的30%,作为县(市)区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做大做强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有知名品牌的非公有制企业。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消除各种不利于公平竞争的障碍,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一主三化”方针,围绕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长远生计。

  扩大县域经济管理自主权。按照“多予少取、先予后取、放水养鱼”的原则,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放权力,赋予县(市)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完善市与县(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取消市对县(市)区税收分享,加大对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县域管理体制,增强县(市)区总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力争三年内取消农业税,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提前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基础和公用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事业功能,加快城镇化步伐。巩固合乡并村成果,完善乡村运行机制。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强技术推广、合作经营、销售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扩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把各种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纳入服务范围,改善服务质量,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条件。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严格依法行政,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对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收归行政机关。对确需由事业单位承担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重新界定委托授权,凡是受委托或授权的事业单位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其他事业单位要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优化布局,改制转企,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逐步使部分事业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

  积极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举债规模宏观调控,认真化解债务风险。深化地方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推进地方金融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支持民资、外资参与地方金融企业改造。

  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地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加快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鞍山市场。加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政策,依托沈阳和大连,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和支持鞍钢等大企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增强鞍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促进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现实的任务。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

  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把减免税费和小额贷款政策落实到位。要把扩大就业与调整所有制结构结合起来,拓宽就业再就业领域和渠道,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弹性就业,积极推广“一方为主、多方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1+X”就业模式和“实施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服务、创造就业岗位”的“三位一体”创业模式,形成从创业指导到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创业示范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民办职业介绍所和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公益性就业服务,加强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推动就业服务的市场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适当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全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快解决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偿还拖欠并轨人员债务,搞好并轨人员的社会保障关系接续工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财政对社保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保障作用,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贫困群众的突出困难。加快建立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政府救济为主导、社会互助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标准定补、特殊救济、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积极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困难户救助标准。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必须在坚持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着眼于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开发类科研机构要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加快企业化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益类科研机构要按照职责明确、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大力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市场,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依托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地方财政部门要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补助资金,予以扶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文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把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进行改制,在市场中做大做强。加大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形成新型文化产业主体。完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着力培养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知名品牌,促进文化事业繁荣。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能,整合公共卫生资源,构建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网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加快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各类医疗机构深入社区,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价廉质优的卫生服务。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总揽全局,整合力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要认真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本地区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及时研究和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改革取得成效。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做好当前改革工作,努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注意防止和纠正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案件审理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能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新时期统战工作,团结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到改革中来。进一步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工作部署上来,营造方方面面抓改革、千方百计促振兴的浓厚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研究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规律和特点,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深对市情的认识,努力探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选好配强县以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配强“一把手”,注重充实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熟悉经济、创新精神强的人才进各级领导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重点选拔一批中青年干部出国进行中长期培训,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发挥国有和集体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抓好转属改制企业、困难企业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抓好机关、学校、社区、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振兴大业,人才为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以业绩论英雄的新的人才观。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努力在人才管理体制、工作格局、服务领域和政策措施上实现新突破。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培养选拔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配置市场化进程,抓紧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具有战略决策能力,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正确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出资人代表,培养一批职业素质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经营管理人才。以知识更新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下大力气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快培养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紧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推动企业调整改造和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认真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实施“技能振兴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快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操作和设计技术、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要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用事业、感情和适当的待遇吸引海内外人才到鞍山建功立业。

  第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历史的观点看待政绩,用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的发展观的落实,用正确的政绩观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在实践中形成思路,在群众中寻求办法,不断形成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坚持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全心全意把实事办好,把好事落到实处。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浮躁、浮夸、肤浅的不良风气,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确保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突破,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同志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加快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