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失衡滋生妇女拐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4:20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呼和浩特记者李国栋报道 “男女比例失衡的土壤滋生了拐卖妇女的罪恶,对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日前,以拐卖妇女题材文学作品见长的内蒙古青年作家邢永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虑地说。 邢永晟生活在黄河岸边、黄土高原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工作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黄土高原沟壑中。在和一个个被拐卖妇女接触过程中,
山西省偏关县某村的一户农民,头两胎都是女孩,为了要一个男孩“传宗接代”,婆姨第三次怀了孕,孩子生下时虽然遂了心愿,却也带来了意外的双胞胎。“被政府罚了两万多块钱不说,在一个年收入只有4000元的家庭抚养4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邢永晟说,其实在晋、陕、蒙接壤的黄土丘陵贫困山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他讲,在踏入“买家”大门以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里,被拐卖妇女总是将逃跑做为她们心目中的“奋斗目标”。有的妇女侥幸逃脱了,但靠她们组建的家庭却彻底瘫痪了。在这样破碎的家庭中,最遭殃的是孩子,因此山里人将扔下孩子离去的被拐女称为“撂蛋鸡”。 拐卖妇女现象还冲击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底线。邢永晟在采访中见到这样一家人——内蒙古清水河县某村一户人家有三兄弟,老大思维正常,老二和老三有些呆傻。为了给傻儿子娶媳妇,父母花4000元买了一个四川妇女。女人和老二、老三轮流生活了一年后,坚决要回四川,若不回的条件就是要和老大生活。和老大生活后,老二、老三每天都来纠缠,兄弟们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女人逃回了四川,将三个光棍汉留在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 邢永晟从黄河岸边一个县的公安部门得到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县1021个自然村先后被拐入与自愿流入的四川、贵州等省妇女2803人,平均每个村就有2人到3人——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群。 1997年冬,邢永晟在采访中恰巧遇到了公安人员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山村解救一位四川籍被拐妇女仁某。“那场面叫人震惊!”邢永晟说,参与解救的公安人员遭到买主及其亲属和部分不明真相村民的长时间围攻,村民企图将解救车辆推下山崖,甚至还将一名公安干警扣为人质。 在后来的写作中,这个吓人的场景经常浮现在邢永晟的眼前。他甚至不敢想像,如果若干年后男性更加大量过剩,而干旱的黄土高原依然没有摆脱贫穷,在母亲河流经的沟壑之中,还将上演怎样一幕幕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的故事。 邢永晟将这些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的罪恶的原因归结为贫穷、愚昧和落后的传统生育观念。他认为,拐卖妇女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犹如一个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只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人的教育,清除“毒瘤”寄生的土壤,拐卖妇女的罪恶就会得到遏制。 | |||||||||